第一百二十三章 分赃(3 / 3)

、老人和体弱者,全部都被安排到城墙工地,帮着修建山阳镇城墙。

为了调动这些灾民的积极性,对干活的灾民,不但每天管饭,还按照出力的多少,计量工分,这些工分,可以兑换粮食或工钱,两者任灾民自己选择。

这样一来,灾民的干活积极性大大提高,城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成型。

山阳镇的基础建设,因为已经早就做好了规划,交给政务处去监督实施就行了,所以平时文启东不会去管。

文启东现在忙活的是他的道医学校,这所道医学校,才是文启东重点关注的地方。

如今的道医学校,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这多出来的人,葛知事在县城挑选了一些,文启东又在城外的灾民家庭中挑选了一些。

对这些学生的培养,说是教授道医,可学校的学生,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为了培养出可以使用的人才,文启东为学校编撰了一套教材,在必学的医典基础上,文启东还编撰了历史、地理、自然、数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加上儒家的四书五经,学生总共需要学习六门功课。

文启东没有用语文取代四书五经,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暂时无法取代。

之所以说没有必要,是因为,单纯的学四书五经,不会使人成为思想固化的封建的老顽固。

而为了科考,全身心的钻到八股文里,才会把人变成范进和孔乙己。

说实话,抛掉那些主义,四书五经比现代语文的思想境界要高,现代语文里的东西,四书五经里都有,对华夏几千年的文字思想结晶来说,现代的语文,不过是苍白的、没有内涵的西方舶来品。

文启东认为,学习四书五经和学习自然科学是不相冲突的,学四书五经反而会促进学生学好自然科学和医典。

特别是医典,没有一个好的古文底子,是学不好中医的,中医是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搞不懂天体以及自然环境和人体的关系,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