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亲戚了。
所以,对于赵王府的事,姚总旗也是很上心的,有些事,会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这一次护送现任赵王的嫡女进京,名义上是进宫走亲戚,私下里是为了拉关系,为赵王的嫡系子弟讨封。
亲王直系,一般没有旨意,不得私自离开封地,更不要说私自进京了。
但作为郡主、县主这些亲王的女儿,向内宫递给奏折,就可以以走亲戚的名义进京,老朱家在自家亲戚上,还是很宽容的,天家亲情和美,是民间的表率嘛。
既然女眷有这些便利,好多潘王府的讨赏请封之事,私下里的公关送礼,就会有王府里的郡主、县主,到皇帝内宫去游说,托请内宫中,皇帝喜爱的妃子替自己吹吹枕头风。
特别是还没招额驸的郡主、县主,常常是走亲戚的主力军。
卫辉的赵王府,和现在的皇帝已经隔了好多代了,在朝廷已经负担不起亲王俸禄的大环境下,对于各地藩王的请封,是能拖就拖,能不封就不封,好节省一些俸禄。
到了明朝后期,一些王府的庶子,宗人府连皇家族谱都不给上,这些庶子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这些人和刘备相同,都只能自称某王后裔,要是查皇家族谱却没有的朱姓人。
祖宗规定,皇室子弟,特别是亲王三代内的子孙,不得从事科考、经商等营生,只能靠朝廷俸禄过活。
这下就麻烦了,王爷要是太能生的话,下一代的封号就成了问题。
要是连着几代王爷生育的男丁少还可以,没有向朝廷讨封难的苦恼。
要是嫡子多,能继承亲王爵的只能有一人,剩下的嫡子,在明朝后期,想要一个封号就难了。
其他嫡子,虽说按例可以封为郡王,但问题来了,按例当封不是必须会封,朝廷为了省俸禄,拖你个十年八年也是常事。
公事公办打报告……,华夏的事,从古自今公事公办都不好使,私下‘沟通’才是‘王道’!
赵王府郡主这次进京,就是想进后宫为自己的哥哥活动,能让皇帝早点下旨册封自己的哥哥为郡王。
进京活动当然需要送礼,其它常例礼品还好,有钱就能买的到,但一样新出的特殊礼品,现在已经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这个特殊的礼品,就是凤山观出品的养生丹,现在怀庆府周边官绅们送礼的上佳礼物。
一开始,养生丹还不是那么紧俏,价格也不贵,有些买到的官绅富人,除了感觉包装瓶子好看,没觉得多珍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生丹的功效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后,养生丹慢慢的成了官绅富人们的健康保证,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需要吃的人多了,养生丹的产量就跟不上了,价格也节节攀高。
货少,需求的人多,追捧的人也多,养生丹在周边地区,渐渐的就形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卖方市场。
以前,文启东三几天才炼制个几十瓶,就这还得葛知事跑断腿,赔着笑脸上门推销。
现在,葛知事每天都得躲着那些要货的。
来买养生丹的,都是不能得罪的权贵豪绅家人,一张口,就是十瓶百瓶的要,这让葛知事即欣喜又苦恼。
葛知事心情舒畅的原因,是终于不用自己费心陪着笑脸去卖丹了,可同时又苦恼养生丹快没货了。
文启东走时,连续炼制了三天的养生丹,給道观添了几百瓶的存货,按当时的月销量,足够卖半年的了。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文启东炼制的养生丹,那些官绅富人,是越吃越想吃,吃了后,觉得效果好,又推荐给亲朋。
于是,养生丹在官绅富人圈,成了交往馈赠的硬通货。
文启东一走就是几个月,道观里存货数量有限,葛知事为了细水长流,把养生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