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舆图,借助旁边火堆的光亮,看着图上标注的位置。
“按惯例,每月二十日,书院皆会举行一次小考,朱二(朱高煦)会到现场旁观这次小考,这便是我們刺杀他的机会。此乃金陵常科书院舆图,朱二处理事务的场所就在此处,乃是书院后院正心殿的偏殿之一。”
庞文胜指着舆图上正心殿所在位置,对另外两人说道。
他身为张逸仙的真传弟子,曾多次跟随张逸仙一起到金陵书院给进修医药学的学子们讲课,自然熟悉书院内部情况。
至于他密谋刺杀朱高煦,完全是出于报复心理。
庞文胜认为,如果朱高煦不安排张逸仙去惠民医馆调配新的药剂,那么就不会发生意外,而令年过六旬的张逸仙成为聋哑人。
张逸仙乃是曾经给太祖高皇帝、懿文太子诊治过的名医,庞文胜只要不犯错,将来也能因张逸仙真传弟子的身份,平步青云。
换言之,如果不是朱高煦,他这位有着大好前程的中年御医,也不会被有毒的药剂毁容,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丑八怪。
仇恨可以改变一个人。
尤其对于孤儿出身的庞文胜而言,他是张逸仙从小养大的徒弟,也是张逸仙最为器重的真传弟子。
在他心目中,张逸仙就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他立志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宫廷御医,乃是为了报答张逸仙的养育之恩。
而朱高煦却毁掉了他的父亲!
此仇不共戴天!
为了报复朱高煦,庞文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投效了吴郡王朱允熞。
他自知人微言轻,手中无权,因此决定利用朱允熞,实现复仇的目的。
当年,张逸仙给朱允炆诊治时,偶尔会带着庞文胜一起,因此庞文胜与朱允熞早就在多年前相识,尽管那时朱允熞还是个孩子。
但洪武二十五年距今已有九年,当年的孩子,已长大成人。
庞文胜善于揣摩人心,他看的出朱允熞对朱允熥、朱允炆之死一直不能释怀。
因此,他在投效朱允熞之后,就编织了一个惊天谎言——朱允炆、朱允熥之死另有隐情!
当年乘船的四位皇亲,只有朱允熥、朱允炆先后病亡,而欧阳伦与朱高煦却活得好好的,这是不是太巧了?
而且,沉船事件发生不久后,与四位皇亲共乘一船的锦衣卫,大多因施救不利被太祖皇帝处死。
剩下的锦衣卫,一部分人因落水生病而死,另一部分人被下狱后陆续病亡,唯有当时的锦衣卫千户曹虎一人活到现在。
此外,当年朱允炆养病期间,深得太祖皇帝器重的朱高煦,曾多次秘密求见太祖。
庞文胜怀疑,朱高煦利用朱允炆患病不能陪着太祖皇帝,而趁虚而入,以致于太祖改变了册立朱允炆为皇储的想法。
懿文太子病故后,太祖皇帝属意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这是当年众所周知的事,而且当时很多大臣也拥护朱允炆。
所以,庞文胜认为朱允炆的隐疾,极可能是朱高煦收买人下毒害得。
他的师父张逸仙,显然就是知情人,所谓的试药被毒瞎毒哑毒聋,乃是朱高煦为了掩人耳目,故意为之。
如此一来,张逸仙既看不见,也听不着,更不能说话,便无法再泄露消息。
原本朱允熞对他的二哥、三哥之死就一直不能释怀,在听了庞文胜所言的“隐秘”之后,越发觉得当年之事确实有许多过于巧合的地方。
三年前,曹虎出狱后曾祭奠过朱允炆,当时恰巧被朱允熞撞见。
那时曹虎对朱允熞说他没能保护好朱允炆,否则回京后也不会一病不起,因心有愧疚,特来祭拜。
庞文胜认为,曹虎应该没有参与谋害朱允炆、朱允熥之事,可以从欧阳伦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