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金陵女馆(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4379 字 2022-03-04

不必这般,快快请起。”

朱高煦抬手虚扶道。

两个时辰后。

坤宁宫。

朱高煦拜见了徐皇后,接着将他打算新建女馆的想法说了出来。

朱棣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之后,便册立徐王妃为皇后,不久徐皇后就从长宁宫搬入了坤宁宫。

“你的这个打算,是否与你爹说过?”徐皇后问道。

朱高煦道:“说了,爹让我来问娘你的意见。”

他在来坤宁宫之前,先去文华殿拜见了朱棣,当时朱棣在批阅奏章,听了其打算后,便让他找徐皇后商谈。

朱高煦知道朱棣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希望给徐皇后找些存在感,借此彰显徐皇后的仁德。

因为女馆一旦建立,将会对整个天下士林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若再对此加以管制及引导,便会形成非常好的舆论。

这会给首倡修建女馆的人,带来莫大的声誉与名望。

朱高煦是朱棣之子,徐皇后是朱棣之妻,母子俩声望增加,对朱棣这位已经是大明皇帝的父亲也自然更加有利。

那些支持朱棣的官员,届时便会高呼“陛下圣明”、“陛下有个好太子”、“陛下有个好皇后”之类的云云。

“你可知后汉女史班昭?”徐皇后问道。

朱高煦答道:“班昭家学渊源,极擅文采。十四岁时,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之后曹世叔去世,其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时人称之‘曹大家’。后时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尊之为师。其所著《东征赋》、《女诫》,闻名于世。”

徐皇后又问道:“那你可知蔡琰?”

“蔡琰之父蔡邕是后汉名臣,此女自幼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又善诗赋,通音律,兼长于辩,传世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朱高煦答道。

“大明开国之后,你皇爷爷建立并完善了女官制度以管理后宫事务,你可知道你皇爷爷这么做的意义在何处?”

徐皇后先是问了朱高煦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女子,却没有表达反对或赞成建造女馆的意见,接着又提出了一个事关本朝女官制度的问题。

朱高煦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他与徐皇后所处的殿内有不少宫女、内侍在当值,有些话不能直言。

徐皇后见朱高煦犹豫,便挥手让殿内宫女、侍从皆退了下去。

朱高煦左右扫视了一眼,确定没有旁人之后,缓缓说道:“皇爷爷鉴于汉唐宦官干政和专权的教训,故而用女官分割宦官之事权。”

大明内廷女官共设六局一司,即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宫正司,秩皆正六品。

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其中尚宫局总行六局之事,宫正司执掌戒令责罚。

“不错,你皇爷爷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只供驭使,以杜干政之源。并以女官取代宦官,负责掌握宫中文书记录诸如财帛登录、宝玺和图籍掌管、记录功过等事务。而若要实现这一目的,女官就得选自有文化的宫女。”

徐皇后接着说道。

朱高煦此时已经明白了徐皇后的意思。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若要用女官分割宦官的事权,必须得对宫女进行文化教育。

这也是朱元璋设立宫内女校,并任用有文化的女官作为老师,来教授宫女的缘由,不然他也不会征召村妇马蓬瀛入宫为官。

历史上,从明中期开始,数任皇帝又先后任命有文化的宦官与女官轮流教授宫女,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宫女教育机制。

“除女官外,后妃有时也会亲自教授其他妃嫔、宫女识文断字。为娘编写《内训》、《劝善书》,便是为了对女子进行妇德教化,此举多少可以帮你爹分担一些治理天下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