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欠身,绷紧了脸,却不知如何回答。
周显摆手示意他坐下,接着道:“我不知诸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是希望为了前面的多一点,为了后面的少一点。如此,天下百姓就有福气了。我还想起一事,当时先帝还在人世,向当代大儒刘宗周发问,如何实现天下太平?我当时因是太子陪读而在当场。念台先生借用了岳少保的话作答,‘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周显扫视了一圈众人,“今日想起,依旧是振聋发聩。先帝宵衣旰食,恭简辛勤,却改变不了京师沦陷,天下覆亡的结局。我后来无数次思考,想要找到大明覆亡的原因。发现先帝行事虽有过错,但也不至于亡国身死。最后我逐渐想明白了,大明之所以覆亡,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吏治早已败坏,使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以及百姓的支持。”
看着疑惑的众人,周显淡淡笑道:“你们不信吗?闯王李自成兵败潼关之时,只有十八骑随他突围而出。但一年之后,却能率领近四十万大军围攻开封。试想,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天下百姓愿意舍生忘死跟着闯王造反,而不愿协助朝廷平定叛军?因为跟着闯王尚有一丝活路,跟着朝廷走,只有死路一条。先帝宽仁,数次下罪己诏。但我看,他最大的罪过是无法将自己的诏令下达到地方。”
周显顿了顿,“他要求文官不爱财,但地方贪墨严重,者遍地都是。他要求武将不畏死,要为国奋战。但大明的将领们却忙着贪墨军饷,杀良冒功。遇到敌寇来袭,百里之外就一溃而散。文官爱财,武将惜命,才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否则我堂堂华夏怎会让一个辽东小族窃据京师,眼看还有夺取天下之势。”
周显不理会陷入沉默的众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天下的基石不仅在朝廷,还在于地方,在于你们这些识文断字,即将奔赴各地为官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