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3 / 5)

末代驸马 白马啸秋风 6297 字 2021-11-29

,内有祸乱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在重重思量之后,他向崇祯帝上书,将在五十道驿和永宁监城二地的清军数量翻了一倍,最后以各种理由叙说万不可从金复二州撤兵。

崇祯帝最终接受了黄蜚的提议,但也下诏说,如果山东形势恶化,很有可能还是要调部分兵马返回登莱,让黄蜚早做准备。

但在此时,黄蜚亦有自己的难处。自占领金复二州之后,前线一直处于交战之中。兵员折损虽然不重,并且一直在招募新兵中,但士卒总共仍旧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去除新兵一万余人,能战之卒更少。而仅在五十道驿和永宁监城,李率泰便集结了一万五千士卒,而在他身后,三万盖州守军在五日之内便可抵达。

黄蜚和李率泰在永宁监城附近对峙良久,对彼此的实力都十分清楚。明军除了五德营的老卒外,无论是个人的战斗素质还是整体的战力都不如清军,很多时候都需要倚仗人数优势和有利的地理才能取胜。一旦再行撤走部分士卒,便很难再守住漫长的复州河战线。

按说,黄蜚在掌控五营之后兢兢业业,做的即使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对比以前周显的战绩,却差上太多。实际上这也怪不得黄蜚,毕竟周显只是击破了清军,而他要做的不仅要严防清军的反击,还要招兵、抚民,这些工作繁杂而重要。只是普通士卒只看到表面上的那种辉煌,认为黄蜚比不过周显。

这也是黄蜚一直有点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原因。他一直想寻找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而从崇祯帝的旨意中,他得出了在将来很有可能会将部分士卒撤回登莱。到那个时候,在金复两州的兵力必定短缺。一旦复州被清军夺去,那么将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与其到时候的被动防守,还不一定能守得住。还不如趁现在有兵在手,直接拿下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两个要塞,然后据险而守。到时候不需要太多兵力,只要守住这两个点,清军便无法再威胁到复州。

虽然清军在两道要塞有一万五千的兵力,并且李率泰退守到那里后多加经营。但黄蜚敢如此做,自有自己的底气。

首先,是高信钟私下传来的情报,让他对两道险隘的兵力部署及地理环境一清二楚。其次,秋收刚毕,各处忙碌,盖州清军分散各地,能给李率泰的支援有限。而在秋收刚刚完成,各地都需要劳力耕种之时大举进攻清军,至少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还要就是,莱州送来的两千杆燧发枪,三十尊虎蹲炮,还有四尊红衣大炮的已经装备完毕,吉木所率的四千骁骑营骑卒也训练完成。这些便是黄蜚决议夺取两道险隘的底气所在。

为此,黄蜚还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先是骁骑营分兵出击,扫荡永宁监城周边清军。信字营紧随其后,作为主力,携带各种火器直接猛攻永宁监城。而与此同时,智字营则通过早已探明的山间小道,准备绕到永宁监城的后方,拿下五十道驿,从而截断清军后路,逼迫他们撤离。

无论是集结士卒,还是准备军需,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但没想到的是,即使如此,仍旧被李率泰所知。当高毅率本部人马刚出山区,眼前便出现了早已等待多时一万清军主力。前部五百骑卒损失过半,后部明军仓惶南撤,但被清军追上,陷入绝境。

消息传回前线,黄蜚大惊,连忙派出援军,但行到中途便被清军游骑击破。而永宁监城里面的清军也趁势反击,虽然黄蜚借助于火器和骁骑营稳住了战局,但却再无多余的兵力援救高毅。而城中清军则不断出城攻击,将城外明军牢牢限死在原地。

高毅所率的智字营以原有登州士卒为根基,战力为五营之最。在清军步卒在后方追击,骑卒从各处不断出击的情况下,再行撤退,只能全军溃散。高毅在此时果断下令,将大军撤到了最近的一座山丘之上凭险自守。但全军溃散,仍会有部分士卒会安全逃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