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拄着拐杖叹息说。
秦良玉今年70岁了,身体状态其实已经很差。
历史上她在被张献忠击败后就退守到山区中的石柱宣慰司,而后再未走出山区,并在4年后去世。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秦良玉知道自己目前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号召力。
而且有了李平,也不再需要她顶在前面。
由于秦良玉又说了“骗”和“苦”,语气也有些莫名的落寞,李平再次不好意思起来。
于是又急忙道歉说:“老夫人,真的很抱歉。非是我不相信你们,实在是李如靖狡诈,为了能让一切都像真的,我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这些老身都明白,李将军万不可再说抱歉之类的话。自己人都不曾有怀疑,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欺敌之术,也很有必要。这回不愁那李如靖不上当,此战李将军一定能大获全胜。”秦良玉也急忙解释。
“可急死我了。如此大战我却要置身事外,太憋屈了!李将军,老夫人,你们就让我现在回去整顿兵马吧!我就找我那几个义子,保证不会走漏了风声。况且涪州距铜锣峡一百多里,贼人就是发现异常又如何来得急去通报。”曾英这时终于忍不住嚷嚷起来。
曾英这个人比较有意思,别看他只有23岁,但却非常喜欢收义子,甚至有些义子的年龄和他差不多大或者比他还大。他手下的一些骨干将领其实就是他的义子。
虽然喜欢收义子,但他的口碑却非常好,很多义子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加上好结交的性格,人称曾公子。
“曾公子,还是谨慎小心些好,我们就别添乱了。还是按李将军所说,我们到晚上再去整顿兵马,那时最为稳妥。”秦良玉笑着打趣帮李平安抚道。
见曾英无奈的点了点头,秦良玉突然又想起一事,然后严肃的问道:“李将军走与不走,我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毕竟京师有难,袁总督也有军令,违令终归是不妥的。”
秦良玉虽然只是一个女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四川本地人,但她却有很强的大局观,不然十几年前也不会自掏家产充作军饷率军进京勤王。
张献忠此次进犯四川,虽然身体状态已经不再适合征战,手上也已没什么精兵,但当重庆下令让她增援时,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率军顶了上去。
就是前些日子以为李平真要走时,她也没有丝毫阻拦和哀求。
因为她知道孰轻孰重。
初闻李平决定不走时,她尽管很开心,但很快就想到了这样做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
李平解释说左良玉已有兵七十万而其兵仅万余,北上打击李自成并不差他这点人,而且皇帝目前也并没有下勤王诏,加上他已在四川,路途遥远,现在返身的意义实在不大。
由于这几年一直在四川,加上战乱导致的信息不畅,秦良玉并不清楚左良玉目前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清楚湖广和全国的局势,左良玉留在她心中更多的还是原来英勇善战的形象,同时她也不太相信农民军能打进北京。
因而对李平的解释,秦良玉当时觉得也有道理。加上当时更多的被开心左右,也没多想。可现在待了这半天,人也冷静了很多,她终于还是觉得不妥起来。
听秦良玉这么一说,曾英也是一愣,马上不安的看向李平。
李平是只为了面子打这一仗,是只暂时不走还是如何,的确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毕竟违抗军令不是可以随便闹着玩的,后患也很大。尤其李平还这么年轻,根本没有任何根基。
“若勤王令下,我定当绝不迟疑。我原为四川总兵,现在又拜征贼将军,而湖广已有平贼将军,我想皇上的意思应该也是让我先剿灭张献忠。”李平义正词严的表态。
怎么应对秦良玉和曾英,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见李平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