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赵进也烦恼(2 / 3)

大明杀 燃梦星空 3376 字 2021-11-25

李平还是把昨天和宋宝来谈的整编思路又跟赵进细细的述说了一遍。

再讲一遍,不仅说的快,还更有了条理性。

一根一根续着烟的赵进,在李平讲完后却又沉思了好一会儿。早已对此习惯的李平倒也没打扰他,只是压着好奇心静静的等着。

良久之后,赵进掐灭了烟头,又喝了一口茶,然后才跟李平娓娓道来。

李平也这才搞明白,赵进的忧愁和难得死盯在训练场上的原因。

原来,赵进碰到了和李平一样的问题,那就是部队的控制问题。

赵进原来的亲兵营也就几百人,又是归他直管,史明、李平等人的部队他也管不着,部队的控制问题是比较容易的,问题也不突出。

但是当李平升职调出,他又接收了一批补充人马后,赵进的直属力量也大大突破了1000人。

而把这1000多人都变成亲兵营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赵进也要考虑制衡史明不断增长的力量。

因此就必须要设立新的营头,并任命新的把总。

最初,赵进将这些部队设为了三个总和一个亲兵队外加一个勤务营,三个他最信得过的亲兵被任命为了新把总,他同样采用了对外来新军管理层进行压制的做法。

但不久问题就出现了,虽然并没有发生大问题,但苗头却让赵进这个老军头警觉起来。

因为赵进在部队上的精力不足,因为赵进经常不能在营中,他新任命的三个把总竟然渐渐出现了与王成武、李盛才和刘世雄攀比的心理,有人甚至明显出现了与史明交好的倾向。

并且,这三个新任把总的亲兵规模也都慢慢的开始了增强,虽然也不过是从四五人增加到了十来人。接着,又甚至出现了一个把总在没有禀报赵进的前提下对其部分基层军官进行调整的情况。

虽然,这三个新任把总对赵进仍很敬服,赵进目前也对掌握他们很有把握,但这些苗头还是让赵进不安起来,他很清楚任其发展是很危险的。

但改回原有体制,变成一个大亲兵营,并学习史明的一营五哨制显然也不合适。这不仅仅是控制部队的方法不同,他还要考虑稳定的问题。

升了官的人,不明不白的再给人降回去。再亲密的关系,也容易出现缝隙。

水可以往下流,但人只能往上走。

因此,经过进一步的深思之后,赵进不得不对其部队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革。也就是在原有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重塑了指挥和管理模式。

赵进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

他首先选调人员成立了一个帮助其管理和协助指挥的参谋部,下设了作战、军务和通勤三个部门。

一个参将决定建立幕僚机构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举措,理由更是非常充分,一般人也不会想歪。

然后,赵进以军官们升职过快恐难适应繁多事务为由,将三个把总营和勤务营的副职从1人增加到了3人,将每营下属的三个典型的三三制连的副职从1人增加到了2人。

营的副职采用1人负责训练、1人负责管理、1人负责后勤的分工法。

连的副职采用1人负责行政管理、1人负责后勤的分工法。

然后,赵进提倡并带头开始缩减亲兵队。

亲兵队被缩减为不足一个连的规模,而其实这些被压缩的人员差不多正好填补了因成立参谋部和增设军官岗位时进行调整而产生的空缺。

同时,赵进进一步借机明确了每个把总只能配2名亲兵的基本原则,而副把总则不得选配亲兵。

军官数量大增,每个营又有了好几个副把总,这样的要求也似乎很合理。

这样的调整,大部分人升了官,也对原有的指挥架构触动不大。且新增了这么多军官岗位,会产生一系列的递增和更多的机会,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