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宁王落幕(1 / 2)

宁王在宗室中,属于有真才实学的才能之辈。满朝半数官员被他笼络,整个江西到处是他的眼线。经过百年的养猪政策,宗室还能出这么一个能人,证明大明江山气数仍在!

宗人府内,聚齐了三法司、数十位上京看望太皇太后顺便参与审讯的宗室大部队。

堂上关于宁王谋反的证据,大部分由锦衣卫指挥使朱宁。朱宁也在堂下侯着,三法司会审。

"小宁子假装对本王有异心,混入宁王的势力中收集证据。本王在此给他正名。"朱厚照笑呵呵地公布堂上众人并不想听的消息。

堂上上了手链、脚链的宁王狰狞地大笑:"朱厚照小儿,你真信朱宁对你忠心耿耿?本王岂能轻易相信别人的投诚,把证据递到别人手里?你不想知道你的乖儿子做了些什么?"

朱厚照淡定地望着宁王:"本王以为宁王明白'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本王下命令的时候明确指示'过程不重要、要的事结果';。没有所谓的忠诚,只是面对的诱惑还不够多。本王只要能保证手上有足够的诱惑筹码,不担心任何背叛。"

自知死路一条的宁王口不择言:"初生牛犊不怕虎!够胆量!怎么不去查查崇王和纪氏之间..."

"够胆!不顾你们宁藩一脉了?也想让本王逼着宁王妃另嫁他人?本文听闻宁王与宁王妃感情极好。"朱厚照翘起二郎腿,挑衅地看向宁王。

堂上众人背后发寒。传闻兴王妃再嫁是宫里的意思,没想到竟会是太子!在寡妇守节朝廷颁发牌坊的时代,这招很损。

宁王目眦尽裂,嘴唇上咬出血印,咽下未尽之言。

负责主审的刑部尚书闵珪敲响惊堂木,叮嘱书办,"刚才的对话无须记录。"

堂上居于左侧的左都御史戴珊没有反对。

书办马上扔掉写下内容。

顶着堂上众人目光的杭东不动如山,把刚才的对话原原本本记录在《起居注》中。弘治帝身边没有留起居郎。重启弘治朝的起居注专注于记录储君的言行,开创历史先河。

朱厚照往杭东身上射冷刀:"你确定一般人无法查阅《起居注》?"

"微臣每月书写成册,由皇上亲自保管。"杭东欠身道。

朱厚照嘴巴动了动,没人听清他在嘀咕些什么。

"呈上证据!"闵珪没有像最近的朝会一样拖堂。

太子屡次向宗室下手,宗室们满腹牢骚。此次除了极个别藩王有特殊原因,全部齐聚京师,不能来的派来了关系紧密的郡王。堂上旁听的宗室对应皇家玉牒记录每一脉。闵珪能感受到宗室们浓浓的怨气,特别是在太子提到"逼着宁王妃另嫁他人"的时候。

第一份证据是崇王府火者报给顺天府的。朱宁根据这份证据追查到替崇王购买盔甲、刀剑的武官和宁王有关。

这位武官在得知火者状告崇王时上吊。

"本王见过很多人,一起吃过饭的没有一千也有九百。见过面就能认定与本王有关?本王见过司礼监掌印太监、锦衣卫指挥使,难不成他们都与本王勾结?"宁王不会轻易认罪。各个府的宗室悉数到场,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太子总不能不顾全部宗室的不满处置他。

是朱厚照说服弘治帝允许宗室随意走动,闵珪没有进一步追问下去。

"呈上第二份证据。"

宁王府招募众多的江湖人士。宁王比兴王聪明。江湖人士极少出没王府,他们散落在江西各个地方,以开设镖局、赌场、武馆做掩护。

江西每年会举行一次小型武林大会,给这些人相互认脸,熟悉的机会。这群江湖中人的部分产业和宁王府有往来,其余从表面看不出关联。两个月亮世界多的是替人持股的套路。朱厚照让囚牛商行协助锦衣卫,查清楚每一家的资金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