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政务。反正不管何时何地,太子总能给百官们找到事情做。
弘治十六年腊月二十四,南京皇宫迎来了百年来最热闹的一日。
南京各商家免费送来了红绸、红灯笼、煤油、红罗炭、桌椅板凳等宫里欠缺的东西。南京皇宫虽然一直留人,可毕竟主人不在,和京师比稍显落败。南京各方势力想尽办法让弘治帝住的舒坦。
太皇太后在权贵家女眷的簇拥下,笑得合不拢嘴。一高兴,把东番岛开盲盒弄到的宝石等小玩意送了出去。太皇太后一高兴买了众多的盲盒,装满了整整两个船舱。
收到贵重礼物的贵妇们推脱不掉,笑得勉强。她们的男人给弘治帝送礼,她们在这收太皇太后的礼?
女眷们卖力地陪太皇太后等娘娘们听法会,几乎人手一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宝石。
官绅们在南京皇宫的奉天殿上与弘治帝喝茶,不少老臣子聊到了登基之初的往事,让弘治帝陷入回忆、想起了他们的好,脸色终于好看了些。
“皇上,鞑靼被迫同意和谈,北方终于安定了!先皇若知道此事,必会为皇上感到骄傲。”
“别说先皇,太祖、太宗也会倍感欣慰。”
“北方安定了,可皇上的乾清宫……”
“皇上替万民着想,百姓也要替皇上着想。皇上,南直隶、浙江的官绅凑了一百万两,给皇上的乾清宫、娘娘的坤宁宫重建。”
“请皇上收下我等的心意。”
面对大家的一片赤诚,弘治帝感动的眼睛都红了。“众位爱卿的心意朕领了,银子朕不能收。爱卿们可以拿这些银子帮助有困难的百姓。!”
“皇上,臣不能看着您明年也住不上乾清宫。请皇上务必收下。”有人在下头激动地高喊。
弘治帝脸色徒然一变:“爱卿们应该都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你们都读圣贤书,认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朕把百姓和社稷放在重建乾清宫之前不好吗?‘住不上’这话说的太夸张,传出去还以为太子亏待了朕!”
“臣不是这个意思!”说话的官员吓得跪地请罪。
刚热络的气氛又冷场了。
弘治帝重重一哼:“重建乾清宫、坤宁宫的木材、石材、银子等所需之物太子全部准备妥当。明年开春就能动土。就不劳尔等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