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硬地道,“是不是传国玉玺太子派人检查不就是了吗?”
话音刚落,一位老翰林院像打了鸡血一样,抢在刘健前面接过鞑靼公主手上的“传国玉玺”。
桶哈恭敬地站在公主下手。他能说什么呢?
大汗很想大干一场,可现状逼得大汗不得不对大明臣服。哪怕大汗想尽办法捂住鞑靼冬季遭受的损失,大明或者说朱厚照还是很快知道了。
这已经是鞑靼连续四年受灾!大明人怎么懂得他们的苦。在接连忍受干旱,牧草减少、牛羊死去、粮食减产,已然很绝望。再遇到寒冬,简直是雪上加霜。
都说雪中送炭更能感受到别人的好意。大汗和他们从大宁获得的粮食、蜂窝煤强烈感受到与大明之间巨大的差距。
从小在战场上长大的大汗尤为不甘心。大汉说,哈密战场是他内心的一场困兽之斗。如果助满速儿拿到哈密,说明大明没看上去的那么不可战胜。如果失败了,大汗会停止南下的脚步,修复和大明之间的关系,保持商贸往来。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才呈上额外隆重的寿礼。
桶哈的心情说不上有多好。
不可以!那样对没有条件增长见识的寒门子弟又何其公平?科举强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地方,关键在于给寒门子弟同样的机会。”
“为何要寒门机会?朝廷博爱?不!是因为固有的权贵阶级容易滋生权臣和腐败,不利于王朝统治。新鲜血液的加入,能打破固有阶级。如同曾经的‘王谢堂前燕’飞入了百姓家。”
“官宦子弟比寒门子弟天生带有优势。有些人的,是另一部分人的一生追求都未必能达到的终点。有人统计过历次科举官宦子弟上榜人数吗?本王关注了,但为了国朝安定,为了让寒门子弟仍抱有希望,本王不打算公布。”
“历代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很多朝代规定商人子弟不可当官。本朝太祖贤明,取消了此条。商人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子孙的学识远在寒门之上。商人子弟当官形成气候,就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官商一体了!”
“等到朝廷颁布的政令成为生意的时候,大明离亡国不远矣!远的不提,三年前的直隶粮荒历历在目。始作俑者至今被部分地区奉为救世英雄,可谁还记得饿死在街头的尸骨?哪怕是喊冤,万人声音比不过一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