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也就是一家人,不用跟我客气,不管沪市还是京市,咱杨家还是有些人脉的,有什么只管吱一声。哦,对了,等会儿用过饭,你和小蔓跟我去书房一趟,有些东西要给你们。”
小婶暗暗捏了把杨学文。
杨学文瞪她一眼,吩咐道:“给老大打电话,让他一家赶紧回来见见小蔓。还有老二呢,让他进来。”
杨学文硬气惯了,小婶并不敢多言,扬声叫了二儿子进来,转身去打电话了。
老二抱了儿子进来,他媳妇跟小妹杨敏杰在厨房做饭,一墙之隔,方才客厅的对话,两人听得一清二楚,闻言互视了眼,二嫂一推小妹:“走,咱俩也过去打声招呼。”
杨敏杰想了下,点点头,关小火,撩起围裙擦了把手,随二嫂进了客厅。
杨学文跟几人介绍。
老二家的孩子,才一岁多,刚会跑,说话还不利落,李蔓掏出来前准备的红包递了过去:“叫姑姑。”
“扑扑。”
几人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留下宋逾跟杨学文和老二说话,李蔓挽了挽袖子,随二嫂和杨敏杰进了厨房。
做饭什么的,两人肯定不让她上手,她也就帮忙择个葱、剥个蒜,被两人问着,说一下她和宋逾的口味,以及云南的风土人情。
饭菜上桌,老大一家四口也来了。
大嫂比较精明,一进门就拉着李蔓的手,亲热道:“小妹也是有福,找到这么个好女婿,先前的诸多不易,单单这一条就抵了。爸,你说是不是?”
杨学文将自己代入大哥,有点不想承认,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呢,也不能不给宋逾点面子:“……小逾是不错!”
“22岁的副团,这还叫不错,你这心哦,偏的有点没边。看看妹夫,你再看看你家的两个儿子,谁强谁弱,还不是一目了然。”
李蔓失笑,这是听小婶说了什么吧,深怕小叔脑袋一热,把什么给了他们。
杨学文瞪了老大一眼,开了瓶李蔓和宋逾带来的西凤。
李蔓趁机挣开大嫂的手,掏了两个红包给他家的两个孩子。
两人道了声谢,悄悄地凑到一起,打开红包,抽出来一看,一人一张大团结。
礼不轻了,二嫂笑着从丈夫手里接过儿子,端了肉沫蒸蛋喂他。
大嫂伸手将红包收了,惹得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抗议不断。
“小蔓、宋逾,”小婶在小叔的示意下,拿了两个红包给两人,“新婚贺礼,别嫌少。”
若是其他的,李蔓也就拒了,听她说是新婚贺礼,笑着接了:“谢谢小婶、小叔。”
老大、老二刚开始跟宋逾还有些生疏,慢慢话就多了起来,关键是,不管两人说什么,人家都能
接上话,并能提出不同的建议。
说话间,宋逾也不忘投喂媳妇,剥去壳的大虾、去了刺的鱼肉、煎得焦黄的豆腐,片刻就堆满了李蔓的碟子。
大嫂、二嫂看得眼热,一个狠踩了丈夫一脚,一个悄悄戳了戳对方,下巴一点桌上的鱼头豆腐汤,示意帮忙舀一碗。
哥俩一个疼得嗤了声,一个直接将自己喝得还剩两口的汤碗放到了媳妇面前。
杨敏杰看得吃吃直乐。
小婶气恼地瞪了大儿媳一眼。
几杯酒下肚,杨学文有点微熏,跟宋逾推杯换盏道:“小蔓有你护着,我是放心了,家里这边,可有什么要帮忙的?”
“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饭后,宋逾看杨学文醉得不轻,带着李蔓随杨家兄妹逛了下主楼、副楼、小花园,便提出了告辞。
两站的路,两人也没有坐车,信步走在梧桐的林荫道上,有风拂面吹来,散去了一身的烟酒气。
宋逾接过妻子的风衣,看她好兴致地提着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