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抗清民族统一战线(3 / 4)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689 字 6个月前

官也表示反对和明军合作,这些将官眼中对明军都是轻蔑之色,对纸上的战绩亦是不以为然,虚报战功乃是明军为数不多擅长的事情,明军的战报信不得。

刘芳亮则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李自成看向刘芳亮:“芳亮,这纸战报你怎么看?明军的战绩是真是伪?明军的合作是否有诚意?”

刘芳亮是殿内大顺军诸将中唯一和明军交过手的将领,李自成想听听刘芳亮的意思。

李自成亲自点名,刘芳亮只得站了出来,实话实说道:“大伙就算不信明军,也得相信自己人,臣与辛思忠共事多年,辛思忠的为人臣清楚,这份战报是真。南明闽王的军队,的确战力不俗。臣曾在天津卫河败于朱琳泽之手,臣败的心服口服。”

刘芳亮当初和朱琳泽勤王交战的时候,大顺军的军力还处于鼎盛时期。

天津卫河一战,李自成也知道,不过当时李自成只是对南阳王朱琳泽这个名字多留了个心眼,也没太当回事。不想今日从南阳王摇身一变,变成闽王的朱琳泽成了他的劲敌。

伤痕累累,躺靠在太师椅上刘宗敏闻言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真如刘芳亮所言,那江南,大顺也去不得了。

“我大顺经营荆襄两年,荆襄之地可比陕地还要稳固,若和明军联手抗清,我大顺在荆襄大有可为。”负责留守荆襄的白祖旺也主张和明军合作,留守荆襄。

荆襄是大顺最后一块根据地,也是最稳固的一块根据地,要是丢了荆襄,他们可就从政府军变成流寇了。白祖旺不想放弃荆襄之地。

“陛下。”顾君恩硬着头皮向前一步,说道,“闽王朱琳泽多次致信言共同抗清之事,其军屯于南阳已久,要是他们想乘机攻我大顺,早就动手了。

如今明军主动出手相救,足见其诚意,臣以为,联明抗清之事可行,朱琳泽所提出的抗清民族统一战线,大有可为。

以我大顺一支孤军难敌清军,但要是和明军联手抗清,必能抵挡清军之锋镝。”

不出所料,顾君恩的发言引起了大顺文武百僚的猛烈抨击。

文臣们很多都给自己找好了退路,像牛金星这等已经遣使联系满清,商谈投降事宜的不在少数。

而武臣则是和明军交战多年,骤然和明军合作,一时接受不了。

李自成细细咀嚼着顾君恩的这番话,也觉得顾君恩说的有道理。

在京师和山海关的时候,顾君恩就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李自成现在也后悔当初没有采纳顾君恩的建议,反而听信宋献策之言。

要是当初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如今也不至于落魄至此,山海关一战也未必败北。

朱琳泽若是让他李自成投效于明廷,李自成肯定不愿意,他李自成在最落魄的时候被孙传庭打的只剩下十八骑遁入深山。当时的情况李自成比一般的土匪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是这样,李自成也不愿意投降明廷。

更不用说现在他还据有荆襄之地,麾下还有二十万大军。

但朱琳泽在信中所说的是合作,也就是说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的条件李自成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自成现在唯一顾虑的是,明廷是否是真心实意要和他联手抗清。

李自成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屏退重臣之后,李自成留下刘芳亮和刘宗敏、刘芳亮、袁宗第这三位他最为倚重的大将,当然,李过和高一功也是李自成所倚重的大将,只是现在此二人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是生是死。

除了三位顺军大将之外,顾君恩也被留了下来。

见顾君恩被留了下来,牛金星和宋献策互相对视了一眼,默然离开了大殿。

“宗第,方才你一言不发,现在殿内都是咱们的老弟兄,联明抗清之事,你有什么想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