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移民流程开拓完成(2 / 3)

尝尝,示意这东西可以吃。

有勺子他们不用,直接用手抓,你一把我一把两下就抢光了,塞到嘴里嚼两下直接下咽,还眯起眼回味享受起来。

真是野蛮未开化啊!

有的土著见杨浩很大方,边呜哩呜喇地说话,边指着魁梧土著男的棉袄,示意自己也想要。

杨浩给他一把斧头,指着正在砍树的移民,示意他去跟着砍树就有棉袄穿,土著屁颠颠地去了。

其他土著见到,也纷纷要斧头去砍树。他们看了半天,早明白斧头等工具怎么用了,也深知这些工具的厉害。

杨浩把两把铁锹给他们,示意都去帮忙,工具没有了,帮着抬树推车还是可以的嘛。

四五百个男女老少土著都跑去帮忙干活,杨浩忽悠成功,连针线肥皂等东西都没用上。

吩咐后勤队多做一些饭菜,这些土著是没有工钱滴,管饭还是能做的到的。

干一天活给发一根针线,干几天十几天活,给发一把剪刀一件衣服,干一个月才给发一件棉袄或斧头或锯子等东西。

杨浩回到船上,让旗舰开着在附近几十公里内转一转,绘制地图。

附近河流众多,主流水较深,有很多地方可以通航,站在桅杆瞭望台上能看的清清楚楚。

大船深入十公里左右无法再深入,换小船继续深入,向前划一段上岸检查一下泥土质量。

一直向西划了近十公里,离海边近二十公里,才找到这条大河的上游尽头。上游有好多条小河汇入大河,和海水混合后流向大海。

大河河道极不平整,每隔两三百米就有岸边土地向大河内延伸几百米。能航行的河道只有一两百米宽还弯弯绕绕的。

这是水流太平缓,长时间河道不断改流冲刷出来的地形。不太适合航行,却也能通过。内凹处到处都能建设码头,河流交通非常方便。

大河南岸是一片东西向的长条狭窄平原,大河北岸是一大片平原,估计有平方公里以上。

这里风景实在太美了,东边近十公里离海边近,盐碱化比较严重,生长着大量草地和少量稀树林,袋鼠考拉等各种澳洲动物满地都是。

西边离海边越远,盐碱化程度越轻,土壤也更肥沃。河流众多,生长着大片大片的灌木和树林森林,可以开垦大量土地,河道运输也方便。

歌剧院那边盐碱化比较严重,只适合当做聚居地,种田还是离海边远一点为好。

剩下的多移民全生活在歌剧院那边倒是不拥挤,不过海边多盐碱地,不适合开荒种田。

找到一处离海边公里左右的深水区,可以兴建码头的地方,杨浩当即返回。

调集艘船,把剩下的移民拉过来,在这里修建简易延伸码头,三个镇级聚居地。

至此,第一批和第二批澳洲移民任务完成,成功开辟从台州府到新台州府,余公里的航线!

共有棉兰老岛东北岛补给点、赛兰岛东部补给点、约克角海峡补给点、三角镇补给点四个补给点。

纽带港一个港口移民聚居地,新台州府一个港口移民聚居地,一个内陆移民聚居地,三个移民聚居地。

下次带移民来还可以在纽带港西南再建一个移民聚居地。

移民聚居地的建设类物资只有各种工具、柴油发电机、木材切割机、木材干燥箱、打井机、抽水机、两轮手推翻斗车、一部分四轮马车的轮子和轴,足够使用好几年。

移民聚居地的生活物资比较充足,有足够半年吃的大米、稻米、小麦、玉米、土豆等主粮,有足够个月吃用的菜油、盐、酱油、醋、味精、花椒、生姜等调味料。

肉食蔬菜水果不多,肉食只够十天吃一餐,吃三个月的量。

蔬菜只有耐保存的胡萝卜、白萝卜、冬瓜、南瓜、山药、红薯、菌菇、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