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悉尼到了(2 / 3)

宝,以金钱、初期建设支持量、重要性、长远前景忽悠,勉勉强强忽悠到七百多人,凑够人。

答应他们的金钱和初期建设支持量马上兑现,每人发两银子的铜币银币,生活生存物资再卸两成,基础建设物资再卸两成。

这里的海湾地形像个三角形,加上得给移民们更多支持,杨浩直接命名此地为三角镇,把村级补给点升级为镇级补给点。

这里不仅是一个沿途停船休息补给的补给点,杨浩记得这附近有很多煤矿,煤矿才是重点。

船队目前的主要燃料就是煤炭,移民澳洲要航行近公里,全靠铜陵煤矿供应怎么能够?

大半的运量都用来运输燃料了,移民和移民物资都不能占太多运量比例,必须要两头或多段优质燃煤啊!

再说大明现在乱了,长江航运随时有被切断的风险。煤炭需求越来越大,得多找几个煤炭来源才行啊。

杨浩对澳洲矿产资源不太熟悉,连哪片是哪个州都不清楚。

但知道澳洲西部有全世界最多的有色金属矿,知道澳洲东部有很多煤矿,纽卡斯尔港是现代最大的煤炭出口港,没有煤炭怎么出口?

所以纽卡斯尔一定是有煤矿的!

不仅纽卡斯尔有煤矿,三角镇附近也有煤矿,三角镇南北上千公里的陆地上都有煤矿,悉尼也有煤矿!

所以这人只是初步的移民,以后还会向这里移民更多人。

这移民先把自己安顿好,有在这里生活生存下去的能力,为船队补给淡水,为后续移民做准备打前站。

后续运输过来的移民,就要在这里找煤矿、铁矿、石灰石矿、粘土矿等矿产资源了。

铁矿、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先满足自用,年之内可以出产大量铁矿石。

半年一年内要挖出相当一部分优质燃煤,并运输到三角镇,为以后的移民船队补给优质燃煤。

开辟航线的那艘船回来了,向前开辟了余公里航线。

船队两艘多船的移民下船了,船舱内的移民物资空了,暂时留在这里,等船队返航时带上一起走。

艘船各自还有吨左右的燃煤,各自卸下吨优质燃煤,为船减轻载重,能减少很多燃煤消耗,吨燃煤足够船队返航到这里了。

有了粗略的航线信息,船队以节的较稳妥航速白天航行,边航行边收集更多水文资料,补充航线信息。

四天四夜后,船队终于航行到此行的目的地之一――纽卡斯尔!

纽卡斯尔也有煤矿,距离三角镇补给点公里左右,这里还有优良的天然深水港。

船队停在位置最好的岸边深水区,只需要建立十条米长的简易延伸码头就好。

杨浩站在桅杆瞭望台上,发现天然深水港这里的土地较平整,只是太小,离海边太近土壤盐碱化必然很严重。

东边是大海,北边是山区和巨大的湖泊,西边是山区,西南公里远处有一大片谷地平原,一条河流弯弯绕绕从西向东流向大海。

要说居住的话,还是湖边比较好,山下与湖边有约公里宽,公里长的平缓坡地,土地应该很肥沃。

不过杨浩还是比较钟意西北边的谷地平原,谷地平原面积更大,目测至少有平方公里,而且土壤盐碱程度必然很低。

那条河至关重要,一直连通到内陆,弯弯绕绕波光粼粼不知通到内陆多远,不仅能为种田带来大量灌溉用水,更有机会沿河找到煤矿。

在改名为纽带港的纽卡斯尔卸下移民,船队所有人帮忙建设简易码头、平整土地、建立简易居住地。

留下艘救生艇,让民兵队有空了沿河向西南谷地平原探索,寻找适宜居住和耕田的地方,顺便寻找煤矿。

留下艘船,等船队返航时带上,没必要跟着去悉尼,多少能省点燃煤。

艘船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