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慰问流民(2 / 3)

一个18岁毛孩子,说26岁青年人还年轻……

在移民营地几天转下来,几乎1800人全都认识了他,走到哪儿都有人围着。

杨浩也平易近人好为人师,跟什么人都能聊的来,一些生活小常识什么的张嘴就来。

流民里有技能的人不少,铁匠、木匠、泥瓦匠、烧窑匠、裁缝、马户、军户、大夫、厨子、秀才、小商贩、补锅人等等职业都有。

杨浩把他们组织起来,铁匠带人打造工具农具武器,木匠做些木制小家具工具什么的,裁缝给众人做衣服被褥,厨子指导一群妇女给大家烧饭,军户带着青壮稍微训练训练,秀才开露天小课堂,教孩子们认字数数……

所以营地秩序非常好,所有人不闲着,每天多少有点事情做。不仅出不了乱子,还能减轻筹备物资的压力,人们也活跃了些,不再死气沉沉的没有希望。

杨浩知道黑奴死亡率不高还有个原因,除了吃不饱吃不好淡水紧张外,船舱内密闭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差也是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让船员们改造一下船舱,从甲板向下打进气口和出气口,用粗竹子连通船舱各处,装上14马力的蒸汽轮机抽风机,给锅炉附近加装薄钢板和耐火泥防止火灾,保持船舱内空气流通。

14马力太大了些,只是抽风的话一二马力就够了,不过开模太麻烦,铁匠们任务多着呢,没功夫开模制造小型微型蒸汽轮机。

再说蒸汽轮机上船可以辅助升帆转舵嘛,升帆转舵需要不少力气,回头把桅杆改造一下。

拉着移民去时蒸汽轮机接抽风机,回来时蒸汽轮机接桅杆,每天24小时烧煤不过烧几十斤,不浪费。

船上有卫生间,可以洗澡洗漱上厕所,不过只能同时供4个人使用,人那么多就不够用了。

可不能让移民在船舱里大小便,也不能在甲板上大小便,得重新隔出一个空间当厕所,这个好办,船员们自己就能改。

洗漱在甲板上就行了,放一溜水盆几个水桶,直接打海水洗漱,洗完倒海里。

几天下来每个流民都上船出过海了,加上运他们来的那次,对大海不再陌生,该晕的还是会晕,不过好了许多,起码不会要命。

杨浩在当前简陋的情况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力气,全力保障流民们的生命安全。流民们吃得好睡得好,这几天身体稍微缓过来点了,争取不死一人运输到地方!

几天后物资准备了一大半,其实量根本不大,才1800人。粮食准备了3600石,每人300来斤。蔬菜只够一两个月的,带了生长快的青菜种子,一两个月就能摘下吃。

酱油醋盐花椒等调料带了和粮食相匹配的,已经有了衣服每人两套共3600套,薄的一套薄棉袄棉裤共1800套,被褥每人一套共1800套,薄被单一张共1800张。

农具每户一套共4000件,工具每三户一套共2400件。牛每三户一头共150头,水稻种子23万斤,到地方后再买些占城稻的种子,蔬菜水果种子各一部分。

生活用品如铁锅碗瓢盆筷不锈钢水桶菜刀剪刀之类的每户一套,共1800套。

集体类的物资药品一批,各种中草药都有一些,以黄蒿最多。

书籍笔墨纸砚铅笔有一些,够600人书写一年。

纺纱机织布机小磨盘之类的工具机子一小批,到了后可以自己打造。

钢铁4吨。

武器类大刀400把,长枪400杆,后续会有400支前装滑膛燧发枪。

额外带10台蒸汽轮机动力的钢铁制切割机,3台蒸汽轮机动力的钢铁制台钻,用来盖木头房子。

等等杂七杂八的几乎什么都有。

“破浪号”船速慢,150名移民和物资装好船后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