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匈奴的隐患(2 / 4)

兵道争锋 倚夜听雨 4510 字 2021-11-14

现在的匈奴不论是民族自信心,还是民族认同感,都可以说并不深刻。

与之对比,别看李适才统一中原,但中原地区的人对自己华夏族的身份都是认同的。

有过秦朝短暂的大一统,更为李适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让中原人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更重要的是,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时间虽然都在打战,但华夷之辩这种梳理自身身份的理论,也灌输到整个中原地区百姓的意识。

所以李适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仅仅是阶级问题,需要的也只是让贵族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破冰,让他们间拥有流动的渠道。

但匈奴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匈奴靠着武力震慑其他民族的时候,其他被匈奴征服的民族,也还没有完全的融入到了匈奴中。

而李适所要得就是进一步激化匈奴与其他大月氏,东胡残余,或者其他小异族间的矛盾。

反正自己向匈奴要劳工,匈奴总不可能丧心病狂起来连自己民族都不放过,那他们劫掠劳工的对象只能是大月氏、东胡或者其他残余的小部落。

到时候,匈奴人在草原上破家灭门侵蚀其他草原部落的发展空间,而大汉则光辉伟岸收留那些凄苦异族百姓,并给他们机会成为大汉的百姓,谁正谁邪,草原百姓自然不是瞎子。

而这所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匈奴无法通过同化其他的草原民族来恢复自己的人口。

现在匈奴能有多少人,一百万,还是两百万,哪怕全民皆兵,这样的体量想要成为帝国也是远远不够的,而这样体量的匈奴,让他们输了一场后,很可能就没得机会翻身了。

这是与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最大的不同点,那时候匈奴的体量已经起来了,所以输了漠北,可以输漠南,输了漠南,只要稍稍休养生息就还能杀回来。

而现在的匈奴,只要战败,就一定无力回天,这就是双方的最大差别。

如果自己一着不慎,被匈奴在自己身上占到便宜,那匈奴民族自信心与民族向心力很可能直接就报表,迅速完成从帝国的蜕变。

这就是李适一直以来都对匈奴态度相当谨慎的原因。

现在的匈奴虽然完成了大草原的统一,拥有了帝国战力,帝国疆域,甚至只要时间就能够成为帝国,但现在的匈奴依旧还不是帝国。

因为他们没有帝国的向心力,他们的制度也让他们无法发挥出帝国应该有的动员能力。

现在的他们更准确的说,只是暴发户而已,他们还没管理这一片土地的经验与制度。

随着这方面补齐,那匈奴就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蜕变,真正成为匈奴帝国。

所以,李适不希望过早的与匈奴决战,因为双方越交手,那匈奴的蜕变速度就会越快。

同时,李适也不可能一直不交手,因为一直不交手,随着时间推移,也会让匈奴完成自我蜕变。

毕竟整个大草原的体量与资源在那里,只要大汉在侧,他们不可能不发展。

所以,李适一直在等待运河修通的这重要时间节点,那将会是自己最强的一波。

现在,李适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这边吸纳劳动力的政策,让匈奴人与其他民族间产生矛盾,如果这矛盾一直存在,那匈奴人就算想整合草原力量也将会非常困难。

而自己则趁这时候把中原地区的力量给全面发展起来,五年时间完成农业的布局,哪怕到时候匈奴与自己全面战争的开启,自己也能稳定中原的局势。

就在这时候,一份报告从张九章的手中递了过来,张九章说道,

“津口造船厂已经制作出能大量捕鱼的船只,楼船将军冯唐亲自尝试捕满了一船鱼来。”

“哦……已经成功了!”李适听到这话,连忙把张九章手中的报告拿过来看看。

李适看报告后,脸上却也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