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十足、吐沫横飞,居然一点都不落下风。
难民只是不信,话里话外依然尽力维护着汪家。
“好了,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听我说两句!听我说两句!”王二狗跳上一块大石头,开始伴红脸,他把手里的破铁碗敲得震天响,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们不管汪家是真心还是假意,待会他们家出来人,我们要求他们给我们能插得住筷子的稠粥,答应了就是真心,不答应就是假意!大家可是喝那薄粥喝不饱吧?”
听到王二狗的话,难民们渐渐消停了下去。是啊,那稀粥确实喝不饱啊,你汪家这么有钱,半个赤城都是你的,给我们稠一点的粥好像也不过分吧?
人啊,就是这样,当有人无条件帮他的时候,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哪天要是不帮他们了,他们就会感觉愤怒,感觉原来施恩的人欠他们的。曾经有个笑话,说有个人看着一个乞丐可怜,每天都会给他十文钱,时间久了,乞丐也觉得理所当然了。有一天这个人只带了五文钱,也就只给了五文钱。第二天又碰到了那个乞丐,谁知道那个乞丐走到他的面前,伸手说“你欠我的五文钱呢?还我!”人的悲哀,不过如是。
可以说,王二狗此举阴险至极,他成功利用了灾民的这个心理,激起了灾民的不满。这个要求汪家答应,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放了三个月的粮了,发的粥也由稠变稀,恐怕力有未逮。不答应,就得罪了所有的难民,声望也会在难民心中直线下降。
最为关键的是,在这些难民心中,汪家可是货真价实的赤城首富,而且是多年的首富,那么底蕴得多深厚?这种想法早就在赤城所有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了,所以这些难民不会相信汪家已经被他们吃穷了。
现在他们确实对汪家还感恩戴德,可是如果当那点稀粥再也不能让他们果腹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饥饿早就让人们忘记了伦理道德,现在的难民不过是一群困兽罢了
看着难民渐渐沉默下来,王二狗的嘴角浮现出一丝阴谋得逞的冷笑。他不急,他一点都不急,他不指望这些难民马上站在他这边,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在难民的心里种下这颗邪恶的种子,然后静静地退到一边,等待着它开花、结果。
血莲教当真是人才济济,就这个王二狗,名不见经传,不过是王干的远房同族罢了,居然也有这样的心机,假以时日,此子前途恐怕不可限量。
果然不出王二狗所料,汪家抬出来的又是稀粥。难民们被王二狗蛊惑的早就有点不满了,这样一来当然不愿意了,都出言责问了汪府下人们几句。哪知那些下人伺候难民三个月早就受够了,当下把几锅粥倒在了地上,甩手回了府。这下立刻惹起了难民的愤怒,对汪府的感恩之心也消失殆尽。
另外一个难民聚居最多的地方就是县衙门口了。
作为赤城的行政中心,不少难民聚居在这里,期望黄令能够良心发现,开仓放粮,但是一连数月的等待让这些难民一直都在失望。人们的情绪不用怎么煽动都快到了爆发的边缘。
“乡亲们,让我们再求求县令大人,求他发发慈悲,开仓放粮。咱们跪粮,县令不开仓,咱们就不起来!”一个大汉突然站起来,对着难民说道。
“对,咱们跪粮,不给粮食咱们就不起来!”大汉身边的人也应和着说道。
由大汉等人带头,所有难民都跪在了县衙门口,乌泱泱的满地都是,他们默不作声,就是静静地跪在那里。
跪粮,往往是在灾民们彻底绝望之后才会做出来的。灾民们一旦做出这样的举动,那当权者就要小心了,一个处置不善,就会引起灾民的大面积暴乱。
“老爷,不好了,那群泥腿子在外面跪下了,跪了一地,逼着老爷放粮呢?”管家慌张地跑进黄令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