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缓解了国内矛盾,激发了秦国上下一致对外的信心。周显王是有偏向的,祝贺送的东西不值钱,却极具影响力,这是承认其霸主的一种礼仪。当年魏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的时候,周显王并没有表示。这一次,仅仅两仗胜利,举动非凡,显然是对魏国不满意。这就进一步刺激了秦献公的野心。
同时,经过这次刺探,秦献公发现自己可以经营中原。于是,23年,秦献公趁势攻打魏国,在少梁城(山西韩城一地)双方交战,秦军大胜,俘虏魏军主将公孙痤(魏国相国),收复河西之地。收回来的土地分给了大臣们,赢得了大臣门的拥护。后来,他的孙子称之为秦元王,意思是秦朝的第一个王。秦献公是一位非常具有野心,非常有志向有抱负的君王,他对秦国的贡献可不亚于他身后的任何一位君主,因为他的存在,奠定了秦国后期发展。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24年,薨。他的儿子秦孝公登上政治舞台,当时已经21岁。
秦献公给他的儿子留下了一份好基业。秦孝公元年,黄河、华山以东有六大强国。秦孝公和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淮河、泗水流域还有大大小小的鲁、宋、滕、邹、薛等十多个小国。楚国和魏国和秦国接壤。魏国修筑了长城,从郑(河南新郑县)沿洛河东岸北上,占有上郡之地(魏文侯设置的郡,在现在陕西绥德一带)。楚国从汉中往南,占有巴郡(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和黔中郡(位于湖南,一说在沅陵,一说在常德)。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各路诸侯大打出手,凭借武力抢夺地盘。但是秦国因为低处偏僻,位于雍州,不参加中原诸国的会盟,被人鄙视,与西戎类似。虽然势力复苏,在被人的眼里没有更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