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一事无成(1 / 2)

公元前536年,40年,秦景公死了。哀公即位。后子鍼兑现了诺言,如约返回了秦国。晋国的情报估计也摸了不少,再不回去也没有价值了。

这个时候的楚国还在灵王手里向天下示威,楚国人很没面子,丢人都丢国际上去了。灵王不管那些,就是这么干,只许我做初一,不许你做十五,不仅管楚国,天下都要管,齐国的事都自己说了算。

礼乐传千古,利益动人心。公元前529年,哀公8年,楚国公子弃疾仿照楚灵王的弑君作法,照葫芦画瓢把楚灵王干掉了,自己称为楚平王。楚平王也不是什么好鸟。本来秦、晋、楚是都具备称霸条件,手里握一把好牌,向北打不过晋国,可以西征巴蜀,东取吴越,占据半壁多天下,晋和秦无法东进,燕赵又挡住了晋国发展的路子,多好的机会。

估计楚平王是想联合秦国,共同干掉晋国。想法很美好,结果很悲催。公元前526年,11年,楚平王派人到秦国找哀公,言下之意是通过联姻拉近一下关系,楚国是太子建,女方应该是秦国王室的美女。果然,秦哀公很上道,估计也想和楚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下了功夫,挑了一个大美女送过来。

双方合作的基础有了,形势一片大好。不料,造化弄人,后续却有了大变化。秦哀公送的美女的确是个大美女,自己舍不得享用,为了缓和国际关系,忍痛送给了楚国太子建。美女来了,楚平王先把了把眼,一眼定终身,把美女弄到自己床上去了。可怜的秦国美女,怀着报效祖国和嫁为太子妃的远大理想,不远万里,来到楚国,结果成了一个糟老头子的宠妃。好在也算是提前成为了王妃。太子建却悲催了,一个美女媳妇没了,还连累的父子心生芥蒂。

忍吧!人心总是在疑心中失去信任。自己有了想法,难免会认为别人有想当然的想法。时光流逝,一代代人们在怀疑和站在自身角度思考问题的困境中演绎着历史。

不能忍了,疑心中的选择不外乎冲上去拼个未来或者闪身退出纷争落个清静。太子建选择了后者,15年,他逃亡了。太子建都不得不逃亡,著名的伍子胥也摊上了事,只身逃亡到吴国。

你不尊敬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诸侯们不拿周天子当头,手下的六卿大臣们也不拿诸侯当头。威严扫地,谁都想力争上游,于是纷争不断。素有六卿势大传统的晋国,越演越烈。谁都不为了国家着想,都考虑的是自己的事,可力量并不悬殊,晋国陷入长期的内耗当中。

这下,秦哀公赢得了安稳的国际形势。里面有没有秦人的计谋在里面,谁也说不清,但自身如果没问题,再大的计谋也无济于事。

一夜白头后伍子胥不甘受辱,忍不下心中的一口恶气,和有野心的吴王阖闾一拍即合,下苦功夫练兵备战。天不负有心人,伍子胥用行动证明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31年,忍了十多年的伍子胥不再忍受,报仇,一路杀向楚国。楚平王这个时候已经死了,继任者是楚昭王。父债子偿,苦果只能咽下,可又打不过,无奈仓惶逃跑,连楚也不敢待了,躲到了随国姬姓小国,在湖北随州。伍子胥趁势攻打楚国的都城郢现在湖北江凌市。据说,伍子胥报了仇,连楚平王的坟都给刨了,还把楚平王的遗骨拉出来鞭尸泄愤。

楚国大夫申包胥心如火焚,急匆匆赶到秦国去寻找授军。晋国正乱着呢,只有秦国有能力帮忙。秦哀公没有想法,只想过太平日子。申包胥一看,救兵如救火,哪能迟缓呢?可没有办法,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空口说白话,人家秦哀公凭啥就应该出手帮忙呢?

不帮是本份,帮忙是人情。申包胥没有欠秦哀公人情的资格,又没有许诺回报的资格,只有孤身一人,索性以情动人,连续七天不吃饭,也很少睡觉,日夜哭泣不止。这下,秦哀公麻爪了,派兵吧!申包胥孤身救援,成功带领五百辆兵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