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文公称霸(2 / 2)

口一个叔叔,叔叔能够成就大业,天下归心,不妨直接成为天子,自己可以流放。如果还承认自己姓姬,就应该维护姬姓先辈的尊严,何况叔叔有的是土地,不说就是做,把墓地修成天子规格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句话堵住了晋文公的嘴。周襄王不是没有见识,从这些话就可见一斑,可惜生不逢时,大周的衰落已经刹不住车了。

时间在偶尔的静好中逝去,公元前633年,秦穆公27年,当了三年多国君的晋文公重耳,居然大有作为。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认为这是表现的机会,但是宋国和楚国都曾经在晋文公没落的时候帮过忙,不方便直接伸手,应该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攻打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和卫国,获胜,也解围。人在事上磨,刀在石上磨。经过生活洗礼的晋文公作法和夷吾不同。有能力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会灿烂。

公元前632年,秦穆公28年,晋文公先后拿下了曹、卫,但是楚国不上钩,并不救援,全力攻打宋国。这一下子,晋国的计策不好使了。没办法,只好另采取一招,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给宋,表明了支持宋的决心。楚成王知道晋文公的厉害,经历过底层生活,对待民众很好,人们很拥护他。但是楚将子玉不甘心,就想着和晋国打一仗,以表示楚国并不怕晋国。其实,这个时候,晋文公很难,秦国、齐国各有各的想法,都不愿意晋国强大,就等着晋国和楚国开展,两个国家坐收渔翁之利。晋文公能听取建议,先轸又出了一招,用曹、卫的土地让宋国冲在前面,还是用曹、卫的土地让宋国贿赂秦国和齐国结盟,逼得楚国成了弱势一方。楚将子玉也很能,就派人给晋国说,如果晋国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楚国就放弃攻打宋国。很厉害的一招,一箭三雕。让晋国白干了,让出到手的曹、卫,答应给秦国、齐国的土地无法实现,宋国也会不高兴,局势又会出现战争开始阶段。晋国商量了半天,见招拆招,并没有答应,而是暗地里答应,但是扣留楚国的使臣,引诱子玉出兵。果然子玉上当,出兵攻打,晋国却连续退兵,这就是有名的退避三舍,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帮助。恩情用完了,就可以不用顾忌了。晋楚在城濮河南范县打了一仗,晋国胜了。不简单,楚国可是有一统天下势力的大国。晋文公秀了一把肌肉。晋文公和楚成王争霸中原的著名城濮之战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

回去后,晋文公向周襄王献俘,这是表达对周王室的尊敬。曾经是楚国盟友的郑文公通过这场战争依附了晋国,并代表周襄王主持典礼,赏赐晋文公。从此,晋文公的人生开始开挂,终于称霸,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