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更是将最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直接导致了秦国的近邻势力大减,给秦国的发展,甚至以后的东进创造了机会,打开了一道裂缝。晋国的不幸,恰恰是秦国的幸运,埋下了以后秦国一统天下的伏笔。分分合合,谁也说不清笑到最后的到底是谁,群雄纷争,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未来不一定是辉煌的,即便秦国一统,不也短短两世而亡?
公元前441年,周定王28年,长子去疾周哀王即位,仅仅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死了哀王,自己当了思王。又五个月后,小弟嵬公有样学样开攻打思王,干掉了他,自己当了考王。定哀思考,四王的号很有趣:注定悲哀,加以思考。周王室是该思考思考了,弟兄三个,不思考怎么精诚团结共同发展,以图再现祖宗荣光,却一直窝里斗,何况再不济也是王,怎么就活成了这样?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揣度别人的人生。
王,是地位,也是责任。面对的是怎么和环强诸候打交道,面对是怎么和大臣们处理事,面对的是怎样让老百姓辛福!你,一介草民,面对的是今天怎么过,明天怎么过,后天怎么过。唯一相同的是都想过得更好,不同的是没在哪个位置你永远不知道滋味远非你想象的那么好。
谁说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周王室的衰败已成必然,诸侯的强大已成事实,面对这种局面,强大的诸侯都想有朝一日自己成为天下共主,不管成与不成,前提是必须让周王室一蹶不振,否则一切都是空,这是强大诸侯的共识。小诸候们都认命,反而自己成不了头,谁当头一个样,只想保持原有的利益不变。只剩下周王室自己单打独斗,一块儿打天下的合作伙伴已经各藏祸心,不是想着怎样把蛋糕做大,而是想着分的更多。如果周王室十分强大,合作伙伴自然想搭顺风车分一杯羹。如果周王室十分弱小,有用的仅剩下一个公司名称和资质。接班人让大伙用用名称和资质,大家不交费用,起码名义上还认可你,一旦你想恢复强大,独占大头利益,立刻大家就会翻脸。周王室用一种内斗的方式让强大的诸侯们放心,我不可能强大,只想维持原有的利益。难,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分封制的合作伙伴方式在实力变化的时候,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从公元前440年到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干了15年,轮到他的儿子周威烈王发愁了。周威烈王也称威王,不过的确没有什么威望,看着祖辈留下的烂摊子,很发愁,但总要把事情做下去。
当年,周考王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遵循合作约定,把自己的弟弟封在河南,让他接替周公的官职。一句话就透露了周考王的深远布局,就是希望再现周公理政的辉煌,复兴周王室大业。这被称为西周桓公。桓公没能实现夙愿,儿子威公也没有,孙子惠公在位的时候,又把惠公的小儿子封在巩,让他服待周王,号称东周惠公。
时局变迁,荣光不在,周王室的风光已经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