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东周时代,不如说是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
周平王时代,周王朝的威信与日剧下,没有人尊敬王室,好在大家还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没有敢称王的。周平王东迁洛阳是秦国帮忙护送的,在洛阳站稳脚跟是郑国和晋国帮助支撑的,从此以后,礼乐征伐不再出自周王室,而是出自诸侯,晋楚争霸、晋齐争霸、吴越争霸等等轮番上演,周王室成了观众。大诸侯趁机发展自身势力,找各种理由来吞并弱小的诸侯,周王朝坐视不管,因为想管也管不了,势力不够大,说话没人听。这段时期,因为孔子写的春秋,就被称为春秋时期,时间自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
周平王无所作为的混了一辈子。齐、楚、秦、晋强大起来。
我们分析一下这几个国家,齐国是姜太公的国家,姜太公是个聪明人,帮助周王朝建立国家后,并没有留在朝内辅佐,而是远离朝廷旋涡,在偏远的海滨拥有了一块可以立足的土地。当时的齐国,还是边陲,是不毛之地,没有什么丰厚的资源,好在大禹治水时留下了许多良田。历朝历代,盐铁都是重要物资,齐国又掌握了煮盐的技术。在远离周王朝的势力辐射圈以外,悠然自得的发展长大自己,到周王朝末期,战乱要来的时候已经很壮大了。但是齐国没有地势可守,没有纵深,一眼就能望穿,是走得经济发展的单行道,势必无法一家独大。经济不发达,国家实力必定不强;经济发达,国家实力不一定强。古人重士轻商的原因也在于此,商人不可或缺,但是商人天生追逐更大利益的秉性决定了一个社会风气的好坏,人人都注重利益的时候,精神上的动力就会缺乏,没有人为了遥远的国家利益着想,国家的实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齐国兴盛和衰败的原因。好在当时是第一强人齐桓公。
楚国,原来很穷,土地不够肥沃,也是历朝历代警惕和限制发展的地方。荆楚之地,是历史上炎帝和蚩尤的地盘,是龙兴之地,不过后来,蚩尤战败,黄帝称尊,便慢慢不再被重视。直到周成王的时候,楚国的历史不再被统治者惦记,得以立国。经过多年慢慢的发展,先天的恶劣条件、彪悍的民风和不屈的斗志,荆楚之地又焕发生机。楚地历史悠久,性格坚韧,好斗不好静,心思缜密,敢于突破规矩的束缚,能成大事。楚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楚人的不服输,敢干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所以一波波的楚人在历史上留下足迹。但是不服输的个性也造成楚人在忍辱负重方面的缺陷,永远是中坚力量,永远无法当头。楚人的最大弊端也在于此,什么时候都要论输赢,可现实中好多时候,输就是赢。楚人不管那么多,江湖那么大,轰轰烈烈干一场再说。代表人物就是不鸣则已的楚庄王。
秦国,其先祖在殷商时期慢慢成长为一个小诸侯。秦非子在周孝王的时候才有机会因为养马养得好,进入王的视线。当时,他的地盘很小,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但是他的眼光很远,明白周王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得罪,而离自己近的又是西戎,往前了说就是尧舜禹时期的替罪羊三苗部族,只有干掉他们,才能壮大自己。关键是西戎的地盘不属于周王朝的,还是周王朝的眼中钉,自己得了便宜还能得到认可和赏识。于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西戎干不过他。后来,申侯和西戎串谋杀掉周幽王的时候,秦国也来了。但是周幽王的死必须有一个人要背锅,不幸的是西戎不够聪明,很好的背锅。秦国还顺势灭掉了西戎,自己壮大起来。秦国,偏于一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八百里秦川好种庄稼,太白山上草原是天然的马场,黄河、秦岭天然的屏障,得西北者得天下。秦国本来是不起眼的,偏于一隅,野心藏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积累,几代人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隐忍是秦人最显著的特点,不这样不行,因为秦国始终处于王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