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武王伐纣(2 / 2)

还上天的意志上天什么时候给他打的电话?六是要整齐划一,气势上压倒纣王,我们不打游击战,也不打阵地战,更不攻城,就是以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压倒敌人,让敌人不战而溃。玩得还是心理战术。七是严明军令。不听话,将被杀。自己选择。

双方力量对比。

武王战车4000辆,其中包括自己的300辆,那么3700辆都是八百诸侯的,大约比例1:12,是可见纣王是多么的不让人待见。另外武王还有虎贲03万人,重甲兵45万人,小计48万人,粗略按照1:12 的比例计算,兵力576万人。应该人数还要略大于此,因为武王的实力最大,那么战车占的比例相对大,其他诸侯普通士兵比例大。

纣王兵力70万人。

从人数上看,基本上持平,纣王的兵力略高。

这也看出来,武王的谨慎是有道理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纣王的势力不容小嘘。

武王毫不畏惧,派姜太公和百夫长挑战,用战车冲击纣王的队形。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无心恋战,人人盼着武王的军队早点入城。甚至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作为武王的内应和先遣队,扭头攻入朝歌。一时间,队形大乱,纣王败退城中,登上鹿台,把宝玉都穿在身上,自焚而死。

一场改朝换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在三言两语间灰飞烟灭。

纣王是一个可悲的人,没有人认可他,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人生。当一个人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别人不一定为他着想。但是,当一个人不再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别人一定不会为他着想。纣王的残暴是公认的,也因此创立了一个成语,就是助纣为虐。

盘根错节的都城,庞大的帝国,在牧野之战中急速崩塌,70万军队瞬间瓦解,纣王的将军们在哪里,守城的将士们在哪里,勤王的诸侯们在哪里,都没有,仅剩下的是70万军队的临阵倒戈。

这么关键的一场战争,用临阵倒戈简单糊弄过去,似乎有失公允。

这里面又引出了古公亶父的另一个预言,“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上文说过古公亶父的一个预言决定了姬昌的接班人地位,这一个预言决定了大周代商的人才选择。姬昌继位后,谁来辅佐才能大周得兴?姬昌接班后一方面按照古公亶父的战略布局,苦心经营周边,蚕吞西戎,一方面与商虚与委蛇,假装忠心耿耿,暗地里招降纳叛你,收买人心,吸引有才干的人和自己一块干。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子牙姜太公。

姜太公这个时候活到七老八十了,还是一事无成,据说是干啥啥不成,应该是心思都用到琢磨造反上了,没有合适的职业适合他。没有办法只好到大周转转,因为听说大周很适合养老,福利待遇不错。但是一介草民,怎么也不可能见到西伯昌,自己就给自己做了一个宣传,江边垂钓,还是用直的钓钩,妥妥的一个隐士风采!非常之事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浮想联翩,也总能传播的很快,于是慢慢传到了西伯昌的耳朵里。

西伯昌正是用人之际,怎么也得去看看虚实。结果见面一聊,很得心意,迎合了古公亶父的预言。这样不行,怎么也得符合自己演绎八卦的大预言师身份,就举行隆重仪式,算了一卦,卦辞为“所获非龙非螭”,就是姜太公的号“飞熊。”飞熊入梦得了姜太公。其实,都是演戏,为了给没有身份的姜太公一个发挥作用的身份,否则没有功劳大家不服气。非龙非螭,熊是,猪也是,为啥不找别人?大人物都是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