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仲丁以后,地位都是撇开嫡子在王弟和王子们之间轮流坐庄,互相争夺,同室操戈,连续九世都是这样,根本顾不上朝政。内部团结,外部就不安稳,大家都跟着主子们来回折腾。没有固定模式的继承方法必然引起争斗,有了固定模式的继承方法可能会选择一个傻子。这就是选择少数人做主的弊端。
殷商前期更加厉害,不仅王来回换,都城还来回换。谁都想在自己的地盘内,因为安全,因为心虚,因为不稳定。
情况一直如此,走马灯的王都有自己的打算,都城也就走马灯的变换,迁都五次。
短视的政策造成混乱,老百姓无所适从,大佬们也不知道该拥护谁,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又换了顶头上司,索性不去朝见,眼不见心不烦。
大佬们不理睬,朝廷就孤立,成了睁眼的瞎子。
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内部环境不明确,内外一团糟。
糟糕就糟糕,不影响当王,这是短视者的鸵鸟政策。时间总会改变一切的,殷商等来了自己的改变。王盘庚当了王。
王盘庚继位后,再次迁都,这次是回归老都城,继续在成汤的都城办公。这就给天下一个信号,要恢复旧制,按传统办事,不能谁想咋办就咋办。我们还是按照大家都熟悉的老规矩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政策。
每个人都想过安稳的日子,不折腾是发展经济的最好政策。美好生活是需要每个人努力的,没有过多的消耗的时候就会有积蓄,积蓄多了,自己经济基础就会更加雄厚,拥有发展的资本。王盘庚看到了这一点。
王盘庚颇有感慨的说“过去先王成汤给你们的先祖一块定天下,说明他的法则是正确的。抛弃原有的法则,怎么会办好呢?”
于是,还是在老都城,还是用老办法。
于是,天下安定,国势兴盛。
一个朝代创建伊始的制度就是所有人的共同意志,是这个政权延续长短的根本所在,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以修订,但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否则就会失信于天下。
游戏规则一定,大家都在这个规则内玩,根本一变就伤害了大多数的利益和感情。大家会认为游戏规则可以变,就什么都可以变,言而无信,不必相信。
规则就等于零。
即便大家在国家机器的强制下遵循,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留下隐患。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政策可以,也应该有着新的改变,但不应该改变其基本原则,那就是建国之初答应大家的为了大多数利益的分配原则,应该让大家对政权,对自己的国家有基本的认同感,不应该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过多的不信任、不认同,甚至反对。
王盘庚看到了一种制度的延续性对国家稳定的需要。
王盘庚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做不到后人应该做的。江山需要新人,新人不都糊涂。
风水轮流转,天下转到了王武丁手里。
王武丁是个有想法的人。
想干事,也想成事。
怎么干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一个人来干,需要有一个人冲锋陷阵。
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很苦恼,三年没有说话。
说了办不好,不如不说。索性太宰先干着,自己躲在暗处观察看谁适合。
终于有一天,王武丁说话啦!夜里做梦梦见一个圣人,能够治理国家,名字叫说,长得怎样怎样,形容一番。
不说话就来了一个叫说的。
神奇不?
大臣们互相查一查,看看谁像。结果都不像。这是必然的,因为如果是,早启用了,不用等三年。
沉得住气是大人物的特质。
那就四处找找吧!拿着画像到处找,结果真的就在一个叫傅险的地方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