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任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仪式。
帝舜说得是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都是道德和礼仪层面的,最后仅仅保持了自己一个脸面,维持一个仅有的可怜的自尊,要求别人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同时,可怜的哀求别让自己一脉灭绝,不要像丹朱一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安稳,也希望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大禹根本不予理睬,丝毫不正面回答。仅仅是不断地说自己的功劳,从侧面说自己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你还谈什么父亲的责任。同时点出三苗部族,是你的对头,是我的助力,正在旁边虎视眈眈呢?
帝舜还有什么话说。
除了功劳,还是功劳。
多说无益。
你是为我干活的,你有大功劳。
一句话,想尽力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就为了这一点尊严。
人活着,其实活得是脸面,脸面就是心情。
史记记载的不是这个意思,完全是歌颂。我们应该理解,部族需要精神领袖。单纯的依靠行政命令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也就是官僚阶级的出现,也没有士族的出现,维持政令运转的主要因素还是神灵的力量、宗教似的力量。既然神灵看不见,摸不着,就要在世俗创造一个出来。不管是谁,总要有这么一个人。帝舜不能凭空抹去,大禹也不能一下子替代。
高手过招,关键在势。不是泼妇骂街,也不是血淋淋的屠杀,而是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造势的高手,已经在结局出现以前就决定了结局。
压迫还不够,那就需要进一步的表演。
皋陶闻听帝舜的话,很适合振奋,认为帝舜是一个可敬的人,能听进逆耳忠言,能够按照臣子的建议办事,能够不独断专行,是伟大的帝王。于是,号召所有的人都要向他学习。敢有不听话的,一律拿下。
从此以后,帝舜的纳言名声就都知道了。也都知道了大禹的话,帝舜是一律纳言的。
到这个时候,乐官夔举行音乐演奏会,用以祭奠祖先神灵,说他们感到很新闻。
各地大佬们也互相礼让,鸟兽也欢欣鼓舞。
甚至,演奏到《萧韶》大乐章的时候,连神鸟凤凰都出来捧场,百兽起舞,百官欢腾,一幅盛世景象。
帝舜很高兴,作了一首歌。意思是当头的就是要勤奋、顺应、谨慎,天下就太平了。
皋陶又及时添油加醋。
“注意呀!带头人要有功绩,就必须遵守您制定的法令,要严格执行。”
“到头人不能什么都干,干得多了,臣子们就懈怠了,什么事也办不成。”
帝舜不幸之中的万幸,大家给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对呀!去吧,大家都好好干活吧!”
于是,天下太平。到了这个时候,都尊崇大禹,认为他是山脉河流百神之主。
你看到的是干事,我看到的是利益。
皋陶一如既往的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事业来干。或许皋陶是一个技术性人才,也或许是皋陶什么也明白,什么也不说。局势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上天没有选择皋陶。再大的功劳也比不过治水的功劳,功劳决定了人们的选择。皋陶知道,他不是大禹的对手。选择帝舜是一种错误,选择大禹是良心的煎熬,那么不如我就是我,做一个把自己的事干明白的人。
够了,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这样的选择是最好的结局。
皋陶对得起所有人,包括自己。不容易。
维护了帝舜仅存的一点尊严,让帝舜的结局不是被杀那样的悲惨,更主要的是保留了这一脉的生存。
维护了大禹的成绩,没有反对大禹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也有拥立之功。
自己做自己的事,没有对不起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