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赢在眼光(2 / 2)

了选择。

第二,大禹又干了一件非本职工作,巡视各地特产,确定了各位大佬贡品的额度,还顺便视察了各地山川的情况。

看吧,大禹的目的到底是干啥?

继续干非本职工作的目的。帝舜派你出来是治水的,随便旅游一下,看看美景也就算啦,还干别的非本职工作,必然有其目的。什么事情都有目的性,大禹干本职工作以外的活,显然是有想法的。

贡品的意义。一是各地大佬有什么特产,帝舜并不一定都知道,毕竟信息闭塞。大禹借治理洪水的机会,走遍中国,了解了当地特产,借机向帝舜进贡,表表忠心。二是给各位大佬们趁机聊聊天、吃点特产,主要是为了拉近关系。没准,还得做做大佬们的思想工作你看,你们盛产桔子,又不值钱,给他点,自己花费少,别人还高兴,岂不是一举两得。三是洞晓物产。全国各地生产的东西,心里都一清二楚,就知道了去哪寻找自己需要的物资。不白要,我有粮食,换换行不?当然行,互通有无是双方受益的事。大禹就有了全国的物资,还建立了自己初级的商业模式,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物资来源。

看各地山川走势。这一点倒是和本职工作有关系,反正也得到处测量高山,做这点事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全国各地高山多啦,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洪水,否则人们在哪居住呢?大禹把各地高山巡视一遍,显然也是有目的的。最直接的怀疑就是军事用途。

其实,看似非本职工作,恰恰是大禹能够成功治水的原因所在。

战略上体现在大局观,从全国或者说是洪水有可能涉及的区域通盘考虑。知道山势走向,才能够合理安排水流的方向。战术上体现在见微知著,知晓各地物产,才能够知道怎样更加有利的促进生产,不因引水造成损失。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多的办法,是很好的一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