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事出有因(1 / 2)

大禹不是天生的圣人。不是为了治水而治水,首先是解决生存,也是平常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大禹很怕。怕得是死。怕死不一定不是英雄,英雄也是人,关键在于选择。正因为怕死,大禹才倾尽全力把洪水治理好。看看,怕死,有时候也是一种工作动力,因为已经别无选择。迁哥也说了大禹是不敢,一个字就明白了。

大禹在塑造一种形象。告诉帝舜,我在努力工作,连家也不回,多么努力,看在我兢兢业业的情分上,不要杀我。告诉大佬们,我是努力干工作的,干得是最艰难的事情,没有理由杀我。如果真的天有不测风云,你们要站出来替我说两句好话。告诉广大人民群众,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将无我,全身心投入到解决大家最大的难题中,你们应该理解我、支持我、拥护我。事实证明,大禹的做法是成功的。

真的忙。你想吧,鲧治水9年没有成效,死了。谁敢说,再给两年不能成功。但是,领导的耐心是有限度的,不会一直等你。哪怕是局部成功,让领导看见了成功的希望。希望没有,就只剩下了失望。失望了,还有你的好?大禹能不忙?不过,也不至于忙到连回家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只能是一种选择。

人生有时候就是演戏。有人演得好,有人演的坏,有人演得不好却一样功成名就。

大禹显然是实力派。

大禹自己不讲究吃穿,祭祀神明却很虔诚,不惜丰盛。

自己不敢住好房子,把钱用在了治水工程上。

这句话简直就是说大禹是个好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不过,大禹估计也是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的是确实想把活干好,否则自己的小命就不属于自己了。假得是展现自己的形象,用帝舜的老办法来赢得支持。

只要有成效,假的也是真的。

思考改变人生。

大禹有大禹的办法。

他旱路坐车,水路坐船,泥路有撬,山路有木屐。

大禹很有办法,针对不同的路况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一看大禹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善于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看起来简单,却是实招、妙招。的确不新鲜,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发明,但是好使、有用就成。

一般情况下,大禹坐车,坐车是不是需要牲口来拉车,是不是需要车夫,那么就得有喂牲口的人。这也是很大的进步,配上司机啦。大禹的地位在上升,也显示治水路途遥远,靠脚走路是不行的。坐船则是说明,有一些河流是平缓的,不都是汹涌澎湃,无法利用。所以说大禹的工作量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治理,只要解决大河就可以啦。那时候没有柏油路,大部分是泥路,下雨的时候,自然泥泞,做牲口拉得撬,很快,也安全,除了颠簸些。何况还有数不尽的山路,大禹穿了木屐,比小日本早多啦。不知道为什么走山路要选择木屐,可能当时大部分的鞋都是草鞋或者贵族穿得兽皮的鞋,劳动人们只能光脚板或者穿草鞋,大禹不可能自己一人穿兽皮鞋。那样,不好看,也不适用,容易磨损坏。山路穿耐磨的木屐是比较先进的。

这里面有几条信息。

一是某些人的做作。举个例子,有人发明了板凳,坐着很舒服。大家很羡慕,后来东边有一个邻居偷了一把板凳,学会了怎么制造。哪知道这个时候,人家已经不坐板凳,改坐椅子啦!于是,洋洋得意起来,到处说板凳是他发明的,看他多聪明。其实,不过是个小偷,偷得还是别人已经淘汰不用的东西。木屐也是如此。

二是工具比较先进。在那个时期,车、船、撬和木屐都已经出现,能够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些物品都属于木制品,说明当时盛产木材,森林比较多。人们已经掌握了使用木材的方法,技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制造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