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尧看到这种情况,告老不干了,让帝舜代理朝政。帝舜四方巡视。从帝舜被举荐,做了二十年基层工作,帝尧才让他代理,代理八年后帝尧就去世了。按照古礼,全天下服丧三年。三年结束后,帝舜想让位给丹朱,但是全天下的人都归向帝舜,没有人归附丹朱。又是重复说了半天帝舜比较谦让,不愿意干。我们姑且相信吧,反正我们也只能猜测结果。
比较有名的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这些人,在帝尧执政的时候都得到了任用,帮助处理政事,但是没有给予封邑,也没有封大官。大禹是鲧的儿子,皋陶据说和大禹关系不错,契是帝喾的儿子,后稷是传说中姬姓的先祖(那不就成了黄帝的先人,呸呸呸,不可能),益是秦姓的先祖,彭祖是帝颛顼玄孙的第三个儿子。很奇怪的组合。于是,帝舜来到文祖庙,同四方大佬们商议。看迁哥的意思是说这些人挺有能耐,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
“我们大开国门、言所欲言,让十二个区域的大佬们评议天子的业绩。”
“广施恩德,亲贤臣、远小人,那么,即便是再偏远的部族都会前来归顺。”
于是,就确立了伟大的评议制度。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施。
有一天,帝舜把各位大佬们召集到一块,聊一聊。
“现在百业待兴,急需有用的人才。谁能够担当重任,就给予高官厚禄?你们看,都有谁能够发扬光大帝尧未尽的事业?”
大佬们说“伯禹可以担任司空,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于是,帝舜对大禹说
“嗯,对,言之有理!大禹,你来负责治水,一定要干好这件事!”
大禹一听,不是好事呀,赶紧跪倒磕头,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要推让给稷、契和皋陶。
帝舜说“话虽如此,但是还是你来负责。”
决定了治理洪水的大事后,紧接着,帝舜有任命了一系列人员。
“弃!现在农业生产还不太行,你负责农业工作,扩大生产。”
“契!为了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需要继续推进礼仪教化。你来担任司徒,负责教育工作。”
“皋陶,现在边境不稳,内有隐患,现在任命你为法官,对处罚法律的一定要严格执法。按照五种刑罚分为三个地点执行。五种流放要不同地点,一定要严明律法。”
帝舜任命了主要人员后,就开始和大家商讨其他方面的工作。
“谁来管理工业?”
大家都说“倕。”
于是倕被任命为共工。
“谁来管理林业?”
大家都说“益。”
于是任命益为虞官,负责林业工作。
益也赶紧跪倒磕头,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想推让给大臣朱虎、熊罴。
帝舜“还是你去吧,我认为你合适!”
同时,又委派朱虎、熊罴作为副手。
“谁来主持祭祀大典?”
大家说“伯夷。”
帝舜“喂,伯夷啊,任命你为秩宗,你要修心养性,言行谨慎,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伯夷要推让给夔、龙。
帝舜说“好吧!你总负责。那就让夔掌管音乐。用音乐教化百姓,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夔说“好,没问题,我的音乐敲打起来,连野兽都载歌载舞。”
“龙,我最讨厌谗言和暴行,为了人们的美好生活,任命你为纳言,时刻负责颁布我的政令,维护立法,接待宾客。”
帝舜,“你们二十二个人,一定要努力干好革命工作,辅佐我完成上天赋予我的历史使命。”
从此,按照每三年考核一次大家的业绩,考核三次后按照政绩决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