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家人危机(2 / 2)

小慎微,不敢有片刻懈怠。

问题来了,既然在家里不能够和平相处,为什么不离家出走?就是为了孝顺吗?

做事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帝舜另有所图。按照史记的说法,家里很穷,看来不是图钱。帝舜天性仁慈,图的是亲情,可这种情况,亲情不在。帝舜需要家人,需要有一个家。这是最有可能的。家里有什么呢。估计就是家族唯一流传下来的黄帝血脉和一个好名声。血脉可以凝聚起一班人跟着自己干革命,好名声是增强吸引力。帝舜不得不面对这种艰难的选择。

帝舜是要成就大业的人,做法自然与常人不同,他能够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是天生的伟大,就应该成就大事,这是糊弄人的说法。

说明帝舜有远大的理想,不会理会世俗的眼光。帝舜忍辱负重,就是有强烈的事业心。一个人的心境平和,需要的互相的制约的心理平衡。什么时候,人生都不会十全十美,总是要面对挫折和心灵的煎熬。帝舜能做到这一点,内心肯定有一种坚持在支撑,对于这种坚持,苦难不算什么。

帝舜是一个可怕的人物。内心的坚强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这是帝舜能够成就大事的原因所在,说明这一点,也是要教育后世的人要向帝舜学习,学习他处事的做法和平和的心态。

帝舜是冀州人,干过各种底层营生,历山种地、雷泽捕鱼、黄河烧陶,还在寿丘干过手工业,给老百姓制作生产和生活用的工具,甚至还在负夏做过生意。帝舜的父亲眼瞎心也瞎,总想害他,继母又愚昧、彪悍,是最可恶的泼妇、懦夫之一,弟弟象又不遵礼法,骄纵成性,挺团结的一心一意谋害舜。帝舜却很恭敬地对待家人,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即便“谋杀三人组”总想方设法害他,却总不成功,奇怪的是,当他们需要舜的时候,帝舜总在身边,不会远离。

帝舜的底层生活经历的说明,舜了解劳苦大众的疾苦。帝舜是一个好领导,年轻时从事过各种底层大众的生活,了解地方,能够和老百姓心贴心。生活经历丰富,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能够胜任一个领导人的要求,能够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帝舜有做生意的本钱。不然怎么会做这么多营生。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赚钱了吗?如果不赚钱,哪来那么多的本钱?如果赚钱,为什么总是换行业,要知道隔行如隔山呀?只有一种可能,帝舜另有目的。

最大的疑点是能够外出营生,为啥还说总在家人身边?

这是一点显然的矛盾。都是为了突出帝舜而故意做出的文字选择,结果,出现了问题。相信帝舜每在一地都不可能仅仅待一天,旅游似的游山逛水,而是有目的性的。既然如此,就待得时间长,这么多地方,在外多长时间,怎么可能一直待在家里呢?反而,应该是做好了应对措施,甚至有很多人帮助,才回去,出现了问题能够立即对应。如果帝舜是一个单纯的小青年,一点防备之心也没有,怎么会每次都能迅速、完美的解决呢?这是有悖常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