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霹雳手段(1 / 2)

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有些事情,绝对不是历史书描写的那样简单,隐藏了很多秘密,我们只能试着透过历史书文字间的缝隙探秘后面的故事。不管史实,只是揣测。

这不,不知道什么原因,前面说过的话,迁哥不怕麻烦,又专门拎出来详细地描述了一番。重复的话题有重复的意义。

讙兜推荐共工当继承人。

帝尧说“不行,他无法胜任。”

但碍于大家的面子,便试用他为统领百工的官,后来共工果然放纵作恶。

这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不认可共工,可能是帝尧不认为共工能够胜任接班人的工作,并不是说预判共工会放纵作恶。但是这话说的好像就是因果关系,为了领导形象,也不能这样干呀。帝尧和共工应该不是一拨的,共工很有势力,可以用,但要继承帝位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有问题。

意思是不让共工接班,共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闹情绪了,惹了大乱子,好像还把不周山用头撞倒了。这就像孩子一样,不高兴了,在地上打滚撒赖。共工也是一方大佬,怎么会政治上这么幼稚?共工是另外一派的人,应该是炎帝这一脉的人物,不会顺利接班,他自己知道,作为舜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总是要争一争的。

注意,这个时候把丹朱接班的事省略了。不再提这件事,是因为丹朱已经没有用了。共工作为以后要处理的反派人物,必须存在。

后来,继承人话题转变为治水话题后,各位大佬都举荐鲧来治理洪水。帝尧依旧不认同,在大家一再推荐下,又是试用了一下,没有成效,百姓们依旧遭受洪水的侵害。

这个时候三苗部族在长江、淮河、荆州一带屡次作乱,不服从中央的指挥。

问题来了,三苗部族为何作乱?

从文中看,没有说明三苗部族叛乱的原因。

但把这个问题和继承人工作放到一块说,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服从新领导的管理,否则为啥早不作乱,晚不作乱,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乱。三苗部族也不傻,不会没事造反玩。造反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要慎重。最主要的是造谁的反?

应该三苗部族支持的不是帝舜,而是其他人。所以说,并不是前文所说的大佬们都支持帝舜。

看看三苗部族的下场就知道帝舜对之恨之入骨,当时的西部绝对是荒凉中的荒凉,那是不毛之地,让世居南方的部族整个部族全部过去,那简直就是整体流放,永世不得翻身。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三苗部族的事情很大,突破了帝舜的底线,唯恐再次作乱,找一个艰苦的地方让他们与天地去斗争,自生自灭。

相信不会迁徙到四川去,也不会是陕西,估计是更加西北。

帝舜巡视了一圈,了解情况,回来后就向帝尧报告,要处理这些人。处理的结果是共工放逐到北方的幽陵,也就是幽州,现在的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称之为北狄;把讙兜放逐到南方的崇山,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张家界一带,称之为南蛮;把三苗迁徙到西方的三危,也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一带,称之为西戎;把鲧放逐到东方的羽山,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连云港一带,称之为东夷。据说,惩办了这四个罪犯,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那么,为什么是帝舜提出处置,而不是帝尧?

与帝尧无关。帝尧在位70多年,三苗部族没有作乱,说明双方是和平相处的。双方要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达成了某种平衡,能够和平相处这么多年,不会简单的仅仅是一种交易就能达到的。

有可能三苗部族是帝尧在外的重要军事力量。炎黄部族融合后,帝尧和三苗部族作为统一大家庭的不同分支,多年的共同生活已经能够互相信任。如果双方没有信任,就不可能让三苗部族独守一方多年。三苗部族的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