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自然一听就听出来了。您自己生气皇上总是记挂着皇后,可这次皇上自己没提,您倒自儿个在皇上面前提起皇后,这不是把皇上往皇后那里推吗?”
经过好学的劝说,朱倩总算安静了下来,心中十分后悔今日的决策。
又过了两日。
这桩罕见的宫中血案终于破了案。
死者是与她同住一个房间的宫女杀的,导火索竟然是因为一件衣服。
再过不久就是七巧节,七巧节那天宫女们可以不用穿宫装,所以爱美的女孩子会提前很久准备那一天穿的衣服。
死者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羽衣,上面还镶了珍珠。
而凶手却因为资财不足,只做了一件普通的流苏裙。
死者曾经拿着她的羽衣在凶手面前炫耀,并且嘲笑凶手的衣服过时,就是街上的老妈妈都不会穿。
凶手一时气急,便拿起剪刀去剪死者的衣服。结果两个人争执之间,凶手不小心把剪刀捅进了死者的胸口。
凶手害怕被人发现,只好趁没人的时候把死者抛尸井中了。
案子破了,凶手被抓住了,也被处置了,赵学尔却仍然心中难安。
就因为一件衣服,一条性命就这样烟消云散。
她想了很久,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与李复书道“我观宫中风气奢靡,宫女数千,俱是罗绮锦绣,珠翠香粉打扮,一件衣服随随便便都要几千钱;妃嫔们更是璀璨芳馥、奇巧纤丽,一件衣服动辄上万、十万钱。如今野上下好玉食锦衣,争相攀比,奢侈成风。”
“许多人不以忠君报国为荣,反以穿戴娱乐不如别人为耻。长此以往,朝臣百姓们俱都重利轻义,则礼崩乐坏,社稷危矣!请陛下以身率下,禁切浮靡之风,以此向天下臣民宣扬正确的荣辱观念,教化他们知荣辱,辩是非,懂善恶,审美丑。君王示民以德,则民德归厚矣。”
李复书生来就在皇家,锦衣玉食惯了,看到妃嫔宫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有了人命惨案在前,又经过赵学尔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奢侈攀比之风实在危害甚大。
因此,李复书特意召集了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情。
朱志行道“臣觉得皇后实在是小题大做了。人们锦衣玉食,代表着我朝的经济欣欣向荣,百姓们生活富足。而且若是强迫家有余财的人节衣缩食,作荆钗布裙打扮,只怕像罗州这些盛产丝绸、绣品、玉石等精致事物地方的经济会后退,而且会影响朝廷的税收。”
姜无谄道“但奢侈攀比之风会造成人们对财物的过度追求,从而使得贪腐之风盛行。譬如之前的尹国公案,便是因为康宁公主生活奢靡,受了尹国公的贿赂,为他做庇护,才使得尹国公在罗州为非作歹二十年而不敢有人举报。”
魏可宗也道“一旦贿赂贪腐之风盛行,官官相互,他们便会视朝廷的政令为无物,陛下的旨意和宰相们的决策再难以实施。长此以往,百姓们误会陛下苛政,一旦失了民心,恐怕天下大乱。”
李复书几个月以前才因为得民心而大败康宁公主,从而如愿以偿得到了皇位。
他吸取康宁公主的教训,对民心民情尤为重视。
此时听魏可宗说奢靡攀比之风盛行甚至会使他失去民心,便觉得这股歪风邪气必须要立刻矫正,实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此,李复书甚至还亲自起草了一份禁奢令。
第二日上朝之时,李复书对文武百官道“朕闻珠玉者,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周文刻镂伤农事,锦绣纂组害女工。锦绣珠玉之物,无一利而有百害。如今奢侈之风盛行,玉食锦衣,互相夸尚,攀比成风,浸成风俗。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
“古先哲王,以身率下,朕若躬服珠玉,自玩锦绣,而欲公卿节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