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意识尚没有受到污染时的原点,是“色即是空”!
由色入空!
坐看云起时,是立足于空性的立场,看大千世界万象森罗云霞烂漫,是“空即是色”!
由空入色!
除了王维老师,谁还能将色与空两者完美地融合了起来?
陈成我?
呵呵,还是回去再修炼三十年吧!
王老师啊王老师,你自己的学生几斤几两还不知道吗,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思想高度,怎么回事我能写得出来的啊!
陈成想着,且羞且愧!
默默吟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中对于王维老师的推崇又上了一层!
为什么啊为什么!
每次一遇到这种提到自己恩师的时候——
总要别人提起,我才能发现这诗的好处!恩师的厉害之处!
可是换到我自己,就总觉得“司空见惯”“平平无奇”,甚至诸如孟夫子《过故人庄》王维老师《山居秋暝》等诗,因为提到的次数太多了,所以会有厌烦之感呢?
原来是见解还不够,每次看都有新的想法啊!
路承允大诗师对于王维老师“句句见佛心”的剖析并没有停止,却忽然转到陈成身上“而陈梦见的诗,诸如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之句,已经颇得王侍御的笔法、禅意了!”
陈成哑然,说我写得像王维老师?
这还真是令人有些承担不起啊……
他自己惊讶,听路承允的话的观众们就更加惊讶!
陈梦见能得到王侍御的笔法,还能得到他的禅意?
开什么玩笑呢!
尤其是五律派的弟子们,就更加不服气!
这小子,明明在始安遇见的时候还只会胡掰乱扯,对于佛理完全一窍不通!
在开元寺遇到,有点长进,但也是突击看了几段佛经而已!
他有禅意?
见鬼了!
对比一下人生历程,也知道如王侍御那样的“禅诗”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出来的!
王侍御为什么要写禅诗,这与他的人生境遇有很大关系,也与其人生观紧密相连。
首先他名“维”字“摩诘”,从一出生开始光是从名字上就和佛与菩萨结下了的不解之缘!
而陈梦见你呢?
你老娘是梦见了佛祖还是梦见过菩萨呢?
这一点陈成的确无所辩驳,如果老娘梦到的那颗猕猴桃没能修成正果的话……
光是名字当然说明不了什么,一切还要和人的遭遇联系在一起。
佛教主张去执除贪,四大皆空。王维老师少年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全无向佛意——
而他自己也的确是这么跟陈成说的。
你看《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议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这些诗作无不流露出王维老师侠胆忠魂,建功立业的真实内心,向佛?
你跟佛说你要“射杀五单于”,看佛祖怪罪不怪罪你!
即便是他出使塞外,写“大漠弧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时候,你说他已经一心向佛,也肯定是不对的。
陈成不承认王维老师是“天生佛缘”“定有宿慧”的,他也有着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曾经鲜衣怒马,幻想驰骋疆场。
但仕途的沉浮,经历的坎坷,使得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命运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