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蝗虫肆虐,上苍不公乃至百姓食不果腹。得幸君王圣明,宵衣旰食晨兢夕厉,百姓尚可安居,不致流民遍地。
然,吾等炎黄子孙年年耕耘,日日辛劳,尚不足以果腹,悲哉!见之,吾陆玄,农家666代传人自此立志尽吾一世之力,使天下万民日复有食焉!
偶得一良种,名曰红薯,望上苍悯万民之苦,下赐丰收……”
听到前面的话,李世民脸一黑,到后面见陆玄夸他,脸色才好转。指着祭坛两边的字句对百官说道“此子少有大志,国朝之栋梁也!”百官纷纷附和,心里却是暗骂一声佞臣!
念完,陆玄手向上一挥。长孙泽见状,便高喊一声“列队进田!”说完,长孙哲就带着衣着异常齐整的一百个农民,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红薯试验田。
“收红薯,十人一亩!”
进入试验田时,长孙泽又高喝一声。闻言,一百个农民十人一队迅速有序的分开挖红薯。
看到整齐有序的一幕,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无忌,你这儿郎还会练兵?”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臣不知,这如此整齐的队列,应该不是他所练。”
“怪哉,人虽然少,但就论令行禁止,这些人算得上合格的士卒了。”看着正在挖红薯的农民们,李世民口中称奇。
见挖出了一些红薯,老根叔就高喝道“洗薯队上前,清洗红薯。记录队,移天秤,称红薯重量并记录!”
老根叔的话语刚落,就有两队人进入试验田红薯出来清洗,擦干净后放在天秤上面称重。过了一会,第一亩红薯的记录员就高喝一声“第一亩地,产红薯二石!”,接着其余九亩地的记录员也高声汇报了各自的产量。
又过了几刻钟,第一亩地的记录员又高喝了一声“第一亩地,产红薯五石。”
田地里已经挖出了很多红薯,现在已经来到试验田旁边的李世民,脸色很是严肃,眼神中充满了不可置信。就以刚才的那些人报的数量加起来都有五十石了啊。
百官们见这种情况,也不在请慢,也纷纷的涌了上来,近距离看那些红薯。喉咙滚动,不敢发一言。全场,就只有记录员汇报红薯重量的声音。
“第一亩地,产红薯十石!”
“第一亩地,产红薯十五石!”
“第一亩地,产红薯二十五石!”
……
“第一亩地,产红薯五十七石!”
五十七石…李世民和百官已经惊呆了,讷讷不能言语。
“报告少爷,十亩总产量已经统计完毕!”一个记录员跑到陆玄的跟前大声说道。
“多少?”陆玄的脸色很是平静。
“五百八十三石又七斗。”记录员大声说道。
“还行!”陆玄不置可否。这产量,换成后世的斤称也就是亩产五六千斤而已。产量达到了平均线,可还不是最好。他记得,后世精心培育的红薯,亩产高达七千五百斤。
挥了挥手让记录员退了下去,陆玄走到已经惊得胡须都在颤抖的李世民跟前,声音平静“陛下,十亩红薯试验田总产量五百八十三石又七斗,平均亩产量五十八石三斗七斤。”
李世民嘴唇颤抖着“爱卿,这是真的吗?”直到现在,他还不敢相信红薯的产量竟然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