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与秦怀道一同离开。
罗哲转身回屋内视察学生写得如何。
与此同时,平康坊内,孔府。
孔颖达对面坐着一个年轻男子。
“一九岁孩童,为何让大人如此上心?”
那男子开口问道。
“为父不知,但罗哲之智,远非常人可比,为父八岁就学,九岁便通千字,但与其相比却是远远不如。”孔颖达摸着胡须说道。
“那孩儿倒是稀奇的紧。”那男子缓缓开口道。
“罗哲性情古怪,志元莫要胡来。”孔颖达道。
那男子便是孔颖达长子,孔志元。
孔志元笑着说道“教化于人,本是我孔家所行之道,小小考校,大人不必多虑。”
孔颖达若有所思,便不再说什么。
……
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天一早,罗哲便被叫醒,洗漱之后,香儿便拿出一套新服,让罗哲穿上,自从罗哲之前让绣娘做出短袖t恤之后,罗哲就一直穿短袖。
一般时候还会套个锦袍,但大多数则穿着短袖短裤在院子里同部曲一起锻炼。
而今天要前去参加诗会,自然不会让罗哲胡来。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了,罗哲自然知道怎么穿,但今天为其准备的儒衫由绸缎制成,穿着还带着凉意。
一通忙碌之后,罗哲带着大壮还有秦怀道,在张义的带领下同一众护卫前往孔府。
这是罗哲第二次来到平康坊。
身为京城出名的娱乐坊,入北门东回有三曲,称南曲、中曲、北曲,为伎女聚居之处,不止如此,这里光进奏院就有十五个,如李靖、孔颖达等大员皆住在坊内。
大概是过节,才子佳人纷纷相聚,坊内此时热闹非凡。
罗哲坐在马车内,一辆马车有点拥挤,便让怀道坐在自己腿上。
而车外不时传来乐声,或者某人高亢地吟着自己做的诗,以博佳人一笑。
正所谓一路“两岸猿声啼不住”,秦府马车已经停在孔府门前,罗哲等人下车后,张义向房门出示了下请帖,房门便弯腰行礼,让人领着罗哲他们进府。
孔府装饰极为古朴,黑色的瓦片,深褐色的木柱于灰白的地板组成的廊道蜿蜒缭绕,兜兜转转只见,罗哲被引至前庭。
入眼所见,亭台楼阁,还有虽逢干旱,但依旧小桥流水,不少人已是聚集。
看到罗哲,皆认为是张义带出来见世面的后辈,便不怎么在意,纷纷向张义打招呼。
对于张义的尴尬,自然被罗哲无视,问着旁边的奴仆,道“可有吃食?”
那奴仆一愣,回道“有的,这边请。”
说着领着罗哲前往庭园,那里,长长的案桌上摆着各式的瓜果和糕点,但四周除了忙碌的奴仆,并未见他人。
见状,罗哲也不好上前,便让奴仆退下,准备自己带着怀道和大壮四处逛逛。
正准备离开,突闻一声“罗郎留步。”
孔颖达正视察着仆人准备瓜果,转眼便看到罗哲在下人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不禁莞尔,毕竟罗哲还是个孩子。
看罗哲见无人取食,便转身要走,孔颖达便开口留住罗哲。
听到声音,罗哲止步回身,就看到孔颖达在不远处看着自己,于是上前行礼道“孔公。”
“老夫还以为罗郎不会来呢。”孔颖达笑着说道。
“岂敢,孔公有请,罗哲岂敢不来。”罗哲面不改色道。
一旁的秦怀道若有所思,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正要开口,便被旁边的大壮按住。
孔颖达闻言大笑道“罗郎可是饿了?”
罗哲摆了摆手,道“不饿,是怀道嘴馋,想找些吃食罢了,怀道,还不快见过孔老。”
说着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