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边军入帝都(3 / 7)

复国 小桥老树 12826 字 2019-12-29

着一块门板,用来挡住铁箭,并且在地上扔了一些胡桌和杂物,减缓骑兵的速度,这样一来,骑兵优势不能发挥,数名靠近的骑兵接连被刘总护法格杀。

众骑兵不敢走进狭窄的小巷子,对峙了片刻,一些骑兵然后绕过村口,准备迂回去追赶谷应天一行。

等骑兵迂回过来之时,谷应天已经进入了村旁的一片大林子中,这片大林子连接着小山,骑兵刚入密林,又有数人被刘总护法刺入马下,“遇林莫入、穷寇莫追”是侦骑的两大原则,骑兵们见敌人历害,不敢再追,就只有眼看着这一群来历不明的汉子逃入了林中。

骑兵回到村中,得知来者是礼弥教护法一级地重要人物,大惊之下,一面派人在小山沿途搜索,一面派人回去报信。

礼弥教诸人常年受到官府围剿,进入山中就如鱼得水,等到骑兵引来大队步军之时,早已不见了踪影。

就在边境烽烟四起之时,在大梁城内,仍然一派和平景象。

杜刚、小武带着一名老者,整日混在茶馆、酒楼、勾栏、寺庙、道观等人群集中的地方。

杜刚在显德六年初和孟殊的妹妹孟清结为夫妻,孟清现在已有了身孕,三年的帝都生活,洗去了杜刚脸上征尘,他就如一名翩翩城中少年郎一样,穿着一件极为随意的“半臂”。

大林服饰继续承了晚唐时期的风格,常穿的有襦、袄、衫、裙等品类,颇具特色的是“半臂”之服,“半臂”是一种上衣,又叫“半袖”,是有里子的夹外衣,对襟式样,袖子齐肘、身衣很短。

半臂、短剑和黑头巾,是大梁城内游侠儿的标准打扮,不管走到大街小巷,总会遇到不少这样装束的年轻人。

那一名老者却极为普通,把两只手笼在袖中,眼睛微闭着,面无表情地跟在杜刚身后,他就如水滴般融入到大梁城内,看过他地人绝对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三人从归云寺出来,坐在一个空空的茶舍里,茶舍是旧木桌子,上面有一道道裂痕,看来桌子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来一杯白水茶”,杜刚走了半天,着实有些口干,坐上凳子就吩咐道。一位中年汉子手脚麻利地摆上了三个洁白的茶杯,然后提着一壶水过来,随着开水入茶,一股绿意在水中翻滚。

杜刚曾是侯云策的亲卫,不知不觉学了侯云策的很多习惯,喝白水茶就是其中之一,喝惯了白水茶,杜刚再无不肯喝有盐、葱、姜煮在一起的正式茶饮。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吹开茶味片子,杜 刚轻轻地抿了一口,只觉得一股山水间的清新由唇中升起,不由赞道“真是好茶,定是今年的明前茶。”

中年汉子为杜刚等人泡完茶,就苦着脸坐在一边,听到赞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讨好地道“少郎真是好手段,一闻就知道是今年地新茶,可惜现在识货地人太少了,买卖真是难做。”

杜刚身边的老者眼光扫了中年汉子一眼,道“听你口音,似是西蜀中人氏。”老者是一口地道的大梁腔,问完之后,就随意的端起茶杯。

中年汉子似乎很有些惊奇,他到大梁已有十多年,年轻时因为一口家乡话,作买卖时常受到别人欺负,因此他苦学大梁话,现在一口大梁话说得比大梁人还顺溜,没有想到说了一句话,就被老者听了出来,不禁颇有些惊奇地问道“听老丈口音,必是大梁人无疑,怎么知道我的是西蜀人?”

老者笑道“西蜀人说话,不喜卷舌头,你有两个音就没有卷舌头。”

茶舍掌柜脸露佩服之情,“老丈端是历害。”

老者长叹一声道“我是大梁人,二十岁放西蜀,在西蜀中住了三十年,我的两房小妾都是成都府人,这西蜀语,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只可惜,战乱连连,想回去看看也不能成行,现在听到说西蜀语的,也觉得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