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渔翁(2 / 3)

不得不进入军伍。不过,公孙瓒才干掉刘虞没多久,为了稳dg幽州百姓的民心,并没有大肆强征士兵。否则,公孙瓒强征幽州百姓入伍,说不得也能召个十万,跟袁绍硬碰硬,那时候,袁绍说不定也会这样做,也只是让两人两败俱伤,便宜了其他势力。故此,即便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公孙瓒也没有强行征兵。

因此,在百姓生活安稳,三餐有望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百姓不会为了刘虞曾经的小恩小惠而去跟随刘和找公孙瓒的麻烦。异族的人之所以英勇强悍,悍不畏死,并非是因为他们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荒芜,凄凉。很多人感觉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逐草而生似乎很潇洒惬意,然而,他们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在大草原上。当他们体验过那种没有铁制器具,要为盐巴如何获得而焦虑的日子之后,他们才能知道那种生活的辛苦。如今的时代与后世不同,后世缺少什么,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运输,如今还是汉人与异族对立的年代,朝廷严格控zhi铁器、盐巴等生活必需品对异族的流通,所以,异族为了能活下去而抢掠也说的过去,至于说和平共处,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那么高尚的思想境界,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悲之处,说的却是这个道理。

听了慕容宇的分析,在座的众人也都恍然。刘和能召集的兵马也都召集到了,不能召集的兵马,任他刘和口灿若莲也召集不到。所以,慕容延的猜想,自然是被否决了。

又一将领站了出来,瓮声瓮气的说道“将军,刘和自己召集不到兵马,或有可能从别处借来的兵马?像是冀州刺史袁绍?”

若是说袁绍借兵马给刘和。似乎也说的过去。

对于袁绍,在场的一众将领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昔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虽然最后失败而散。但是,作为十八路诸侯联盟的盟主,袁绍自然是名扬四海。异族人只是文化低而已。又不是白痴,当然知道袁绍这个人了。

况且,袁绍还是汉人里四世三公的袁家之子,声明显著,更是夺得冀州成为一方霸主,若是说他借兵给刘和,应该也没有问题。

不过,似乎又有些不对。

据慕容宇所知,袁绍这个人是最要脸面的。应该没有可能借兵给刘和。那么问题来了,袁绍借兵给刘和,跟脸面又怎么能扯上关系了?

众所周知,幽州原本是刘虞的地盘。原本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原本想着抛弃汉献帝推举刘虞为帝,可惜被刘虞给拒绝了。说袁绍心中对刘虞没有怨恨,那是不可能的,基于这一点。袁绍十有不会借兵给刘和去替他老子报仇;其次,如今天下大乱。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占地称王,观袁绍的举动,就知道他有称王称霸的念头,否则,他不好好做他的渤海郡太守。夺了冀州是为了好玩不成?而袁绍想要称霸天下,就要有兵,有将,有谋士,这些人为什么要投靠袁绍。自然是因为袁绍的威望,袁绍的威望是如何来的,靠他的脸面挣来的。如果说袁绍借兵给刘和,那么一旦解决了公孙瓒,刘和乃是刘虞之子,虽然说官职不是子承父业,但是,若是幽州各郡县的官员都举荐刘和为新一任幽州刺史,那么,袁绍怎么办,难道再出兵把刘和干掉夺下幽州,师出无名不说,先前借兵给人家,回头又来打人家,袁绍还要不要脸面了?

所以,纵观上述几个原因,袁绍是不可能借兵给刘和的。

在刚才的一番思考和分析之后,慕容宇已经能够肯定,刘和如今手上除了那二万士兵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兵力,否则今天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然而,除了袁绍之外,刘和还能从哪里借到兵马?北方的异族首先被慕容宇给否决了,以他的了解,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至于说中原境内的势力,距离太远的也不可能,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冀州的袁绍有这个可能性,可是袁绍又排除了,那还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