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的阅兵仪式筹备了将近一月,为了让渤海郡的百姓知道渤海郡士兵的强大,袁常特意传告渤海郡的所有辖县,只要有空闲的人,都可以在这一天前来观看渤海郡的阅兵仪式。一些在比较偏远县的百姓,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在这一天赶到。作为一个渤海郡的子民,他们也很想知道渤海郡的兵力如何。而还有一些青壮也赶来观看,原因自然是因为他们也有入伍的念头。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渤海郡的兵力如何,不知该怎么选择!如果渤海郡的实力太糟糕,那就去冀州入伍,免得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若是渤海郡的的实力强大,他们自然就参加渤海郡的队伍,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家乡观念特别重,能在自己的家乡当兵那是最好的。
渤海郡这次的阅兵仪式,还邀请了周边邻郡的太守来参观。
渤海郡的周边计有河间郡、安平郡、乐陵国、清河郡、平原国。至于更远一点的郡国,袁常也发出了邀请,不过是意思、意思,也不指望人家会来观看。毕竟渤海郡是跟他们一个级别,袁常虽然是袁绍的兄弟,人家也不一定会卖他面子。
当然,其中也有知,知道如今的渤海郡跟冀州已经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像这些知,自然会前来。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袁常有能力把渤海郡从冀州给分割出来,自然也会引人注意。
其中,安平郡的太守便是其中一个。
或许,说起安平郡认识的人不多。但是,说起安平郡的另一个称呼,想来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
《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汉桓帝延熹元年博陵郡徙治安平,没错,如今的安平郡便是博陵郡。博陵郡之所以出名,乃是因为博陵有崔氏这个大族。
博陵崔氏的声名,自汉一直延续至宋朝,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可谓是经久不衰。常言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说的便是这些延续长久的士族。
历史上存zài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有八百年时间。然而,博陵崔氏存zài的时间却是比周朝还要长久,其底蕴之深,绝对是惊人的。
与博陵崔氏同样闻名的,则是清河郡崔氏。
有史记载,博陵及清河崔氏高官显宦不绝。南北朝时,崔氏(包括清河崔氏)为相者竟有十人,获得爵位者二十六人;累至盛唐,为相者竟不可思议的多达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员400余人,堪为一时之盛,其他家族无出其右。因此崔姓也被称为“宰相之姓”。当时民间流传有“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朝及盛唐的历史,有相当一部分是崔氏人写就的,成为一方郡望自在情理之中。
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久,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有着不少秉持忠孝、刚正耿直、为民请命的人物,才使得这个家族能够以人格立足于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能保持如此长时间的长盛不衰。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两者系出同宗,博陵崔氏更能坚守祖宗的训诫,因此,博陵崔氏能够延续到宋朝才衰败;而清河崔氏,却在唐朝就了无生息。
当然,这些大家族能够存zài这么久,也是因为他们有着属于他们的处世之道。
就如颍川荀家、陈家这些家族一样,他们的子弟并没有在一个势力麾下效力。荀彧、荀攸在曹操麾下出力,荀谌则在袁绍麾下效力。当然,荀家子弟也有在其他的势力效力的,然而,因为那些势力并不让人看好,所以派出的子弟也不是很有名望。而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当然也是跟颍川荀氏一样的做法。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然是在冀州的管辖之下,他们的子弟同样分散到各地。
就说博陵崔氏有一个子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是比较出名的,此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