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话说张郃(2 / 3)

顺水推舟罢了。或许,张郃、高览二人投效曹操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因为记载这历史的乃是魏的史官,将张郃和高览美化了一番,才变得如此艰难曲折。

而至于张郃和高览为何有投效曹操的心思,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得不到重用。

颜良和文丑这个名字最早出现是在虎牢关讨董之时,当时华雄拦路,诸侯麾下将领无人能挡,袁绍感慨一句倘若颜良和文丑在此,何至于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袁绍对颜良和文丑的看重。其后,但有战事,颜良和文丑基本都陪伴在袁绍的左右,至于张郃和高览,却鲜有说明。是个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气,更何况张郃和高览,他们也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若是一直得不到重用,又谈何实现理想,因此,在袁绍麾下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张郃和高览二人投到曹操麾下了。

袁绍对张郃的不看重,最后可以追溯到乌巢的问题上。

当时,曹操已经袭击乌巢了,袁绍却还在犹豫是否要派兵支援乌巢。于是,张郃劝说“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大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

结果,郭图立马就反驳道“张郃所言并非良策,如今曹操率军突袭乌巢,其军营之内无人统帅,主公若将曹操大营拿下,必可解去淳于琼的危机。”

于是,袁绍最后听从了郭图的建议,最后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曹操的大营没有拿下,乌巢也没有得到支援。最后乌巢粮草被烧,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失败为结束。最后。袁绍病死,几个儿子也因为争权夺利。把袁绍辛苦建立的家业也都送了出去。且说张郃去投靠曹操,曹操当时说了一句“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由此可见,曹操对张郃的看重。

其后,到了曹操麾下,张郃的才能也算是得到了施展之地。

张郃先是跟随曹操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其后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包围了雍奴,击溃了袁军。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张郃因为屡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张郃跟随曹操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等,又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张郃、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张郃统帅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从散关入汉中,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投降。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守汉中。以拒刘备。同年,张郃别督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率军进至宕渠,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张飞率精兵万余人从小道进攻张郃,由于山道狭窄,首尾不能相救,张郃大败,仅带十余人弃马爬山逃跑,之后收拢败兵,撤回南郑。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张郃率亲兵与蜀军进行对抗,刘备不能攻克张郃,写信要求益州拨发援兵。诸葛亮一时迟疑不缺,从事杨洪劝道“汉中是益州门户,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还迟疑什么?”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发兵增援。

其后,刘备退走马谷,放火烧营,夏侯渊知张郃兵少,调部分兵力来增援,并救火,途中遇上刘备军,被蜀军所杀。曹军大败,张郃同败军一起退守阳平关东。而当刘备听闻夏侯渊被斩杀,只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郭淮见状,便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他。现在形势紧迫,只有张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