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战事起(二十九)(3 / 5)

也无法如此果决的做出决定。可是,关礼说的也很有道理,要是拖下去,说不定反而对己方不利。

“报,主公,城外袁绍军中弓箭手向城内射来箭矢,箭矢上都绑着书信,说是通县已经失守,少公子被活捉,袁常的大军不日便会杀到故安城,到时故安城便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虽然军中将领已经严令将士们传扬,然而如今已经有不少将士知晓此事了。”

就在公孙瓒犹豫是否听从关礼的提议之时,一名亲信却是焦急的跑到屋内,将此刻城头上发生的事情告知于公孙瓒。在得知此事之后,公孙瓒立马就知道,故安城已经不能继续守下去了。正如关礼所言,这个消息初时被将士们知道,肯定会有所影响。如今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撤出故安城,等过些时日,让将士们的情绪平定下来,方可与袁绍军交战。

“来人,传本侯命令,大军准备撤出故安城!”

公孙瓒的命令很快便传达下去,仅仅是一个时辰之后,公孙瓒的十四万大军便在故安城的北门集合。剩余的一万兵马,则是留在南门驻守,让大军有足够的时间撤退。若是袁绍军没有攻城,则再过一个时辰,这一万兵马再继续跟上。而这一万兵马的统帅,自然是公孙瓒的义子公孙冉来担任。

而在故安城外,袁绍的大军也已经开始集结。

袁绍自然没有攻城的念头,按照审配的意思,公孙瓒在得知通县失守的消息之后,再加上己方的火山浇油,公孙瓒有九成九的可能会放弃故安城。至于剩下的一点,除非公孙瓒脑残了。如此算来的话,他只要等些时间便能不费丝毫力气的拿下故安城。至于公孙瓒的大军,袁绍也没有丝毫担忧。他已经让逢纪和文丑二人率领五万大军从山路绕到前方埋伏。只要能拖住公孙瓒一些时间,袁绍便能率领十万大军赶上,对公孙瓒进行夹击。或许,正如逢纪所说的,一战决定幽州的归属。

在等待了一个时辰之后,押后的公孙冉见袁绍没有攻城的意思,也下令大军撤出故安城。等到公孙冉撤走之后,故安城内的一些世家大族、富绅地主连忙打开城门,他们知道故安城就要易主了。此刻还不趁机向袁绍示好,更待何时!

“大军休整,明日卯时用过早饭出发!”

同样的命令从公孙瓒和袁绍的口中发出。公孙瓒的大军连夜从故安城内撤出,自然不可能不眠不休的退到遒县。从故安城出发前往遒县,除非是急行军,否则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若是不休息。一旦袁绍的大军追上。到时候真的是没有丝毫战力任人宰割了。而袁绍也是一样,自然不会让大军在疲敝的状态追赶敌军,那同样也是送人头的做法。

次日卯时,公孙瓒和袁绍的大军在用过早饭之后,同时开始行动。

公孙瓒一方要尽快赶回遒县布置防御事宜,而袁绍一方则是要追上公孙瓒的兵马,配合逢纪和文丑的五万大军对公孙续进行夹击。至于到底谁能成功,那就无人知晓了。

而就在公孙瓒启程没有多久。押后的公孙冉便率着一万人马追赶上公孙瓒了。

“袁绍昨夜并未攻城,这是何故?”

公孙冉昨夜从故安城撤出之后。并没有立即赶上公孙瓒的大军,而是留在故安城外不远处。等到城中的细作将他离开之后的事情详细说明之后,公孙冉这才上路,而后在今早赶上公孙瓒的大军。而公孙瓒在听了公孙冉的汇报之后,却是皱着眉头露出一副沉思之色。

按理来说,袁绍在动摇了城内己方将士的士气之后,应该趁胜追击,连夜攻打故安城。即便没有攻打故安城,在得知己方撤退之后,也应该追赶上来。可是,这两种行动袁绍都没有使用,那袁绍到底是为了什么?

“父帅,袁绍向来诡计多端,此番无所作为,必定是有所图谋,父帅当小心为上。”

不用公孙冉提醒,公孙瓒也知道袁绍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