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曹家危机(2 / 5)

痛,无几中毒身亡,死于洛阳宫中。

汉质帝是梁冀一手推举,又是梁冀亲手害死,可见梁冀当时权力之强盛。等到汉质帝一死,新任皇帝的推举又提到议程上了。

本初元年,也就是汉质帝刘缵死的这一年,朝廷大臣们分为两派拥立各自属意的人选。

其中一派以李固为首,依然是拥立之前的清河王刘蒜为帝;另一派则是以梁冀为首,拥立汉章帝的曾孙刘志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桓帝。

原本,梁冀掌控朝中大权,是可以没有丝毫阻碍的拥立刘志为帝的。但是,因为当初拥立了汉质帝刘缵,梁冀得势之后嚣张跋扈,狂妄自大,使得许多原本跟随梁冀的大臣都脱离他转而跟随李固一派。因此,双方实力相当,却是难以成功的拥立各自所看重的人选。

而这个时候,曹腾等宦官则进入了双方势力的眼帘之中。

曹腾历任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三个皇帝,在皇宫也算是位高权重,即使是梁冀掌控大权,也对曹腾礼让三分。所以,曹腾这个时候支持谁,就极其的重要了。

按道理来说,曹腾侍奉了这么多个皇帝,也算是对东汉朝忠心耿耿了,他自然也是要支持一个英明的皇帝。但是,曹腾这家伙也不是个好东西,在先前的三任皇帝之时,曹腾中饱私囊,贪污国库,如果真要论罪,曹腾被满门抄斩也是极有可能的。先前的汉安帝和汉顺帝或许知道曹腾的行为,不过看在曹腾侍奉他们多年的份上。并没有追究他。但是,如果新的皇帝登基要追究,曹腾也就完蛋了。除此之外。梁冀对曹腾礼让三分并不是害怕曹腾,而是给曹腾面子,否则,惹恼了梁冀,也许曹腾的下场就跟汉质帝一般了。

所以,在李固一派和梁冀双方僵持难下的时候,曹腾亲访梁冀。表示支持梁冀。

曹腾当时指出,清河王为人严厉英明,如果登基为帝。曹腾的旧账被翻出来,怕是性命难保。但是,如果拥立刘志,则可以长保富贵。于是。在曹腾的支持。梁冀成功的拥立了刘志登基,权力更盛。倘若曹腾当时支持的是李固一方,拥立清河王为帝,或许,便没有了桓灵二帝的昏庸无能。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种说法,既然发生了,那边是事实。所以。因为曹腾拥立刘志的这件事,使得曹腾成为了十常侍的反派之首。不得不说,行差错路,给曹腾留下了一个极大的污点。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倘若不是曹腾支持梁冀拥立刘志为帝,没有桓灵二帝的无能,东汉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就不会有曹操的崛起,曹魏也就无从谈起,曹腾这个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也就不存在了。正所谓福之祸所伏,祸之福所依,历史已经过去,到底谁是谁非,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等到曹腾死后,他的家资和侯爵之位也就传给了曹嵩。

曹嵩也算是个老臣了,从汉桓帝到汉灵帝,一直都在重要的位置之上。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十常侍乱政,曹嵩便辞官居于洛阳。从这一点就很让人怀疑,倘若曹嵩真的是个忠孝的臣子,会在如此时局脱身而退,而不是铲除朝中奸邪,还大汉朝朗朗盛世?当然,这个理由不是很有说服力,有人会认为曹嵩这是韬光养晦,等到时机再复出,还是先暂且不论曹嵩的忠孝问题。十常侍乱政之后,又有董卓来袭,其后,董卓被王允诛杀,李傕、郭汜等人又再次来袭,纵兵劫掠杀戮,整个三辅之地已经成了是非之地。故此,曹嵩带着家资家眷避祸徐州琅琊国的琅琊县。

如今,因为曹操和陶谦开战的原因,曹嵩认为若是继续呆在琅琊县,或许会有祸事上身。故此,等到曹操和陶谦停战之后,曹嵩便决定离开徐州,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

曹嵩为官多年,利用权力也赚取了亿万家资。想当初,曹嵩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曹嵩并不满足,因为桓帝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