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信息量有点大(3 / 4)

否向竺细说其中理由?”

袁常倒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作为一名穿越者,还有如此强大的根基,跟现在四处奔逃的刘备相比,袁常要是还没有自信,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糜别驾想要听听理由,这是应该的。首先,糜别驾之所以要选择一方势力投靠,或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自保;其二,是为了建功立业。我们先说说第一个原因,自保的问题!就本太守所知,如今陶谦老迈昏庸,觊觎你糜家亿万家财,只是碍于糜别驾在徐州的仁名,故此陶谦不敢动手。然而,一旦陶谦找到机会,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本太守所说是否属实?”

糜竺点了点头,赞同道“袁太守所言不差,正是如此!前番子方和小妹前往北海郡求援,陶谦那恶贼便勾结黄巾贼管亥攻打北海郡,意图捉拿子方和小妹来要挟于竺。幸亏太史子义出现,求得援兵,解了北海郡之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袁常恍然,没想到管亥攻打渤海郡,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和演义中记载管亥攻打渤海郡是为了找孔融借粮,这理由就很扯淡了,一个贼去找官兵借粮,谁会相信?而且,一开口就是一万石,要知道一万石有六十万斤,这么多粮食,都可以养活好多个县的百姓了。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想到,管亥肯定另有目的。至于说占领北海郡,这就更不可能了,比借粮还要扯淡。黄巾贼如今的情况是极其不妙的,不仅不被朝廷待见,就连同样做贼的那些山贼、土匪都看不起这些黄巾贼。所以,在如此情况下。管亥又怎么可能去攻城掠地?有了城池对于他们而言反而是一种负担,不如躲在山里,一旦官兵来围剿。他们就直接往山林里一钻,谁能找到他们?所以,管亥攻打北海郡,肯定是有原因的。至于原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而且管亥也不过是历史车轮中的一朵浪花,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因此,也自然不会有人去深究。袁常却是没想到,跟糜竺的一番谈话。却是解决了一桩谜案。

“正如糜别驾所言,陶谦已经对你糜家下手。所以,糜别驾如今的情形就很不妙,投靠他人也就势在必行。而如今糜别驾投靠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本太守。还有一个便是刘平原。既然糜别驾将本太守考虑在其中,显然已经对本太守有过相当的了解,本太守也就不自夸了。而糜别驾也考虑刘平原,肯定也有糜别驾你的理由。糜别驾投靠一方势力,自然是为了保住糜家不被侵害,所以,糜别驾的人选,必然要是个仁义之主。如此才不会像陶谦那般觊觎你糜家的家财。糜别驾,不知本太守所言是否有误?”

“不错。袁太守所言正是,竺所投靠的对象,必须不会对我糜家不利。就竺所见识的人物之中,唯有袁太守和刘平原符合这一点要求。”

袁常听了糜竺的话,却是笑着摇了摇头,很是直接的说道“如果糜别驾你真是基于这一点考虑,那本太守只能说你把刘平原考虑进去,只能说你是大错特错了!投靠刘平原,不仅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坏事。”

糜竺皱眉,不解的问道“袁太守此言何解?”

“糜别驾考虑刘平原,是因为刘平原的仁义之名。可是,糜别驾又是否知道,刘平原的仁义之名不过是虚假的,都是他所表现出来的?而事实上,刘平原不过是一个假仁假义之人?”

糜竺闻言,顿时脸色一变,一脸冷然的说道“袁太守,竺敬重你的为人,却不想袁太守你却在他人背后言人是非,如此岂是君子所为?若是袁太守如此,竺以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谈下去了。”

“糜别驾勿急,既然本太守都这般说了,又岂是胡言乱语,没有证据的事,本太守岂会说出来?”

袁常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糜竺脸色却还是不太好看,板着个脸,倒想听听袁常有何证据。

“糜别驾是否听说过刘平原之弟张翼德怒鞭督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