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袁绍的副军师,袁绍的军师乃是灵帝之时的中郎将卢植,同时卢植也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大儒马融,为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袁绍接手韩馥的冀州之后,便请卢植为军师。卢植之所以肯出任袁绍的军师之位,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卢植所在的卢家亦是世家大族之一,卢植出身涿郡涿州。说道涿郡涿州估计大家都知道的便是刘大耳,卢植虽然在如今的时代很大。然而,因为演义的原因,卢植的出场次数并不多,而且很快就没有了踪影。因此,能够记得卢植的人并不多,对于卢植的卢家也就不太了解。然而,倘若将卢家在唐朝时的名气说出来,想来非常多的人是知道的。没错,卢植所在的卢家,便是唐朝时声名显赫的范阳卢家。其实,在卢植之前,涿郡涿州的卢家也并不很出名。直到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先后有八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进入政事堂议事。在婚姻上,范阳卢氏注重门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稳定在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几个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两家,北魏和北齐时期与皇室通婚频繁,而隋唐时期未有与皇室通婚现象。
可以说,卢植所在的卢家。亦是存在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
且说回正文,卢植的卢家又和袁家有什么关系呢?说起来,这个关系倒是有点曲折了。
先前说过。卢植师从大儒马融,而马融的老师是挚恂,而挚恂的老师则是袁家大儒,至于是哪一人,却是无从考察了。挚恂因为喜爱马融的才学,将女儿许配给了马融。从这一点论起来,马融也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了。当然。这一点关系还是有点远的。等到马融之后,马融生了两个女儿,其中长女马伦便是嫁给袁隗。当初在洛阳之时,马伦和袁隗二人双双自杀身亡。卢植是马融的学生,跟马伦也算是师兄妹了。因此,卢植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袁绍的叔父辈。再加上涿郡涿州的卢家子弟跟袁家子弟有姻亲关系。袁绍当初礼仪十足的请求卢植出任军师之职,故此,卢植才肯出仕。
卢植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这个军师之位自然没有人敢跟他争。
当下,许攸听到袁常的称呼,连忙摆手笑言道“袁太守,攸只是刺史大人麾下的副军师,军师这个称呼万万不敢当。倘若袁太守这话传入刺史大人耳中。说不定会让刺史大人以为攸对军师不敬,袁太守这话可莫要再说。”
嘴上这么说着。但是,许攸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就如袁常穿越前那个时代,比如碰到某某副科长、副局长、或者副市长之类的,大家都是直接省略那个副字。一来,可以让人觉得是在隐晦的祝贺对方升迁,二来,谁都希望自己的官职能够大一点。因此,这样的称呼也就被默认下来。许攸也是如此,卢植还在他当然不敢争军师的位置。可是,卢植如今已经年过半百,谁知道他还能有多少日子好活?说不定哪一天就嗝屁了,到时候,军师这个位置必然会成为大家争夺的香馍馍,许攸心中自然还是有想法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