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我拖累。”
虽然不太明白好奇宝宝是什么,可大家也算是能猜到一二,心想您都这个时候了,还不赶紧抱住太子的大腿,怎么还调侃上了。
吴远怕太子尴尬赶紧补充说到“我等虽重归国子监进学,但先生之教诲定当谨记终身,况且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圣上又是礼贤下士的明君,先生想必定能一展所长,不日必将重归京城。”
姜田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如今北伐尚未成功,稳定压倒一切,恐怕今后一两百年中,十之七八的日子都在打仗,地面打完了海上打,海上打完了可能还会天上打,更有可能陆海空搅和在一块打。投笔从戎封狼居胥才是主流,尚武之风会再次兴盛,国家需要的不仅是能打赢仗,还需要能赚到钱支持打仗的人才,我要是能管理好这一方土地,为开疆拓土做点贡献也就罢了。”
刘宝铠一直站在一边没说话,现在他看姜田话里有话的样子,知道是顾忌这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学生在,所以才没有说破。于是便主动的站了出来“先生不必忧心,学生老家就在天津,我已修书告知,若有什么差遣,定会尽心竭力。”
这话听上去是场面话,可在场的都是人精,就连一直和这个圈子若即若离的田虚海都来了,谁看不出这是张韬给姜田找了个刷政绩的机会,否则外放到哪里不好,怎么外放到了刘家的地盘上。
“既如此,意坚代我谢过国公美意,不过此去天津既是要改革,恐怕少不了触犯国公的地方,届时我再登门拜谢吧。”
众人心里无不吃惊,听这意思感情您还真是去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看样子还是从刘家先下手!这信息量稍微有些大了吧?
宋懿一看刘宝铠也有些愣神,眼看着就要冷场,于是赶紧转换话题“陛下虽然命您整顿地方,可唯独这海军研究院的院长之职留任,您此去日理万机可还有教学的闲暇?”
“时间嘛……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姜田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可惜我暂且只能教给你们半桶水,这点科学知识打赢北伐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打赢中华千百年来的痼疾却没什么希望,你们若是争气,今后能给我找一张可以安静教学的书桌,才算是不枉我来这世上走一遭。”
姜田这话信息量比刚才还大,但是能听懂的人却没多少,除了宋懿等少数科学爱好者之外,没人能体会这话中的含义。天下之大一张书桌却何其难安,尤其还是您姜先生的书桌!
眼看着姜田的马车已经走远,张环却还站在路边没有动,他不动,自然别人也不敢动,只有吴远上前劝慰“殿下若是有感于先生的大才不得施展,不如现在就早做准备,也好扫尘以待先生回京。”
其实正如吴远所说,姜田是那种了解政治却不想卷进去的技术型官员,可现实总是让他去处理和技术没关系的东西。若真是可惜了他那一身的绝学,不如为其准备好一个不会被干扰的科研环境。
吴远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从这次姜田外放开始,摆明了张韬已经完不信任旧式官僚,不是姜田能力超群,而是除了他之外张韬就无人可以信任,所以相较之下宁可让他去搞改革。而未来的官员必然是要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并且不再带有过多的儒家印记,那么这些姜田的门生就是未来的官员后补,也是太子的嫡系人马。
更何况他们这些学了点科学的都明白,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科学人才,真的是需要从娃娃抓起,他们这些人别看现在一个个似乎博学多才,但在科学领域,只能算是半桶水的不合格产品。那么哪怕是为了推动科学进步,他们这些了解科学为何物的“半桶水”也要承担起自己的政治职责。
“为何大家都觉得我是被逼无奈,才离开京城的呢?”坐在马车上的姜田皱着眉头的想着这个问题。
同乘一辆车的赵直还以为这是在问他,然后很奇怪的眨眨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