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节、欧洲的人才(3 / 4)

擎国 梦里挣扎.QD 5440 字 2020-07-06

他也显得很无奈。所以姜田决定让这种人才引进计划暂时以一种暗箱操作的手段来进行。

“这就是你的疫苗样本?”张韬手中拿着一个细小的玻璃瓶,样子和后世的注射液针剂瓶很像,同样有一个收敛的细瓶口,但是封口部分则是用一个玻璃塞子塞住后用蜡密封。瓶子里的液体不是透明的,偏浑浊一些。

姜田手中拿着一个粘着钻石的玻璃刀,伸手在样品的玻璃瓶上用力一划,然后轻轻一敲瓶子的前端就掉了下来“使用方法和后世差不多,只是我做不到机械烧融快速封口,只能采用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成本上也高了一些。”

张韬举着被打破的疫苗,似乎又勾起了对往事的一些回忆。顺便说一下他现在并不是站在紫禁城里的御书房,而是屈尊跑到了研究院来看姜田的。对外宣布就是伟大而英明的皇帝陛下甘冒风险,探望为了抗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们。

收拾起自己对前世记忆的思念,张韬又变成了一个严肃的帝王“这个东西可以进行量产了吗?”

姜田摇摇头“技术上没问题,除了人工装瓶的速度有点慢之外,就是蒸馏水的制备储存比较麻烦而已,只要能控制细菌滋生就完没有技术障碍了。但是我们对于它的保质期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试验,这玩意的储存温度、保存时间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张韬点点头,就算他不懂医学,但也知道疫苗这种东西的储运相当麻烦“那就赶快开展吧,我再拨一万块钱的专项经费,同时奖励所有研制牛痘的研究人员,你尽快拟个功劳名单,只要是单子上有的人,每人先奖励一枚科学技术进步奖章。”

这都是题中应有之意,姜田对此也没感到吃惊,反正这个名单里绝对不会有他姜田的名字,而作为科学院副院长的他拟定受奖名单更是本职工作。不过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基督教或是天主教的传教工作又开始了,前两天跑来送书的那些人都是新面孔,北京的教会也多了一些补充的神父,不过还是以人文艺术的居多,所以对咱用处不大。不过我觉着是不是该规范一下宗教工作了,仅凭以前那种靠上位者的好恶来控制宗教的办法恐怕不好使了,毕竟基督教这玩意同伊斯兰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扩张性与排它性,在国外怎么互相残杀也就罢了,不能让他们在中国还掀起宗教战争,国内是不是该成立个国家级的宗教管理机构,比如咱老家那种宗教事务委员会?”

张韬想了想,也觉得这事件必须抓紧完成的工作,尤其是这个机构的领导不能有着明显的宗教倾向,必须是个坚定的国家主义者。好在中国文人之中这种人有的是,毕竟儒家的体系中敬神佛而远之的思想早已深入中国百姓的内心。

“嗯……你说的对,在中国虽然人民对宗教的感情比较理智,但是也不排除邪教煽动愚民的可能性,前明的白莲教那可是百死而不僵,是有必要规范一下了。”张韬回想着自己老家的历史,本来解放后在科普教育以及强力镇压之下销声匿迹的邪教,竟然在改革开放后又死灰复燃,可见他们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大。

牛痘的研制成功究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这一点就连最愚昧的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否则皇帝亲自探望有功之臣的行为也不会那么的理所当然,只是张韬和姜田都清楚,自己老家那里牛痘的发现也不晚,可是到了1980年在联合国的介入下才彻底的消除了天花,可见这个时代要想根绝这种疾病还为时尚早。但是它的意义确是非凡的,后世的史书以及医书中,都对张韬开展牛痘研究,以及姜田部分解决了液体针剂保存问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虽然牛痘预防天花的发现者变成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但是世人公认牛痘接种预防高于姜田领导下的研究院的所有研究成果,从此中国各大医院尤其是传染病医院中总少不了这二位的塑像,欧洲的史学家更是将医学进步视为中国领先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