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发火,发火率高于现在的燧发枪,但还是低于火绳枪,同时因为没法变化,所以发烟率和装药量都下不来。”
张韬点了点头,身为一名前军人,他对于枪械可算是了如指掌,眼前这把枪论工艺与性能甚至无法和二战的老古董相比,可就是这么一把枪,在这个时代却不能大规模量产“其实这枪与诸位爱卿胯下的马匹一样,都不是短时间能大量获取的,看来这北伐还不到时候啊……”
姜田听出了他的无奈,不过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算自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工业实力,也只是为士兵了武器而已。但是对付北边的游牧民族,甚至是不久的将来对付哥萨克骑兵,单靠一把好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部队机动力的关键在于牲畜的拥有量,无论是追击还是运输,马匹都不可或缺,就说自己骑的这匹马,明显不同于寻常的蒙古马,不仅身量高大,而且即使听见了火枪在耳边炸响,它们都没有显出任何惊慌的样子。可见这都是受过精心训练的宝马良驹。
冀王从皇帝手中接过了新枪,爱不释手的把玩了一番,然后学着别人的样子也将子弹上膛,不过因为他们一直没有移动,所以周边的动物早就被吓跑了,他就只是瞄准着二百多米外的一株树木扣动了扳机,视力好的人其实已经看见了树皮炸裂的碎屑,也就是说这枪的确有着超乎寻常的射程。可是又一想到它的造价,张乾就只能摇摇头“不知姜卿可否造些便宜的,哪怕只是能击中这二百米外的大树也好?”
降低性能来压缩成本,这在后世武器采购也算是很常见的,更何况是中华朝这种拥兵百万的大订单,若是真能替部队换装,那科学院能瞬间扭亏为盈摆脱靠行政补贴来运作的尴尬境地。所以姜田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他断定性能优异的弹仓式栓动步枪不可能大规模列装,真要是给部的士兵换用这种枪,那么国家财政也能瞬间破产。之所以还造出这种超越了时代的东西,其实是他要展示给众人的一张名片,好让那些没事喜欢找茬的文官们知道自己的能耐。
伺候在旁的刘宝铠一听冀王发问,他就不等姜田示意马上又从枪套中抽出了另一只枪,众人一看就发现这把枪比前一支要笨重许多,尤其是机匣部位明显的厚重了一些,姜田接过枪再次介绍到“翻转弹仓式单发步枪!使用特制的纸壳定装弹药,射程与威力不在弹仓步枪之下,射速偏慢且弹仓连续射击二十次后需要更换。”
这把枪的结构就简单多了,枪只用到一根螺旋弹簧,射击的时候还是靠拉机柄打开机匣,然后类似加厚大弹壳一样的弹仓自动翻转出来,射手需要将特制的底火和一种定装的纸壳子弹分别放在这个大弹壳里,接着要推弹上膛,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瞄准击发。这套流程比刚才要费事不少,可是和现有的火枪相比也算是简化了许多,尤其是定装子弹与底火的出现,使得射击动作更加规范也能保证射手的威力一致,每次上膛也不用将枪口调转回来重新装填,如果没有一开始那支枪,众人都会认为这就已经是颠覆传统火器使用规范的武器了。
这次张韬没再试验新武器,可能他觉得那个翻转式弹仓不太保险,所以就找了几个侍卫用原先的火枪和这枪做对比,一番射击下来,新枪平均开火三次,旧枪才能射击一次,而且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无法和新枪相比。
“后膛还是有些气密不足,不过已经算是不错了。”张韬还是习惯性的点评了一下“说说吧,这枪卖多少钱啊?”
姜田微微一笑“因为弹簧用的少,而且很多部件都是消耗品,若是能大量装备,则能控制在七百两银子一把!”
周围的人听了还是不自觉的摇了摇头,远的不说,单单是京营的禁军与常备军就有十几万人,若是部更换此枪,那就是一万万两白银!折合成国家财政收入需要五年才能堵上这个窟窿!
这回姜田也不等别人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