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节、图穷匕又现(3 / 4)

擎国 梦里挣扎.QD 5240 字 2020-07-06

剥中小商人来完成。你说大明朝能不被自己饿死吗?现在没有这种顾虑了,农业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靠粮食来稳定物价,这一点放在后世也一样,虽然此时的人不明白ci是什么,但也能理解朝廷花大力气掌控粮食的意义。只有食品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稳定价位,才能彻底解放老百姓的腰包并促进消费。这个道理放在后世谁都懂,放在这个时空就显得高深莫测。于是那些前一段时间还打算串联遏制新政的家伙们,郁闷的发现自己已经被人算计的毫无胜利的可能性。如果放弃工商业就等于放弃自己最大的财富来源,如果不放弃就要规规矩矩的和人竞争,哪怕是曾经势力强大行会,有盐商的例子在前边摆着,谁能对抗整个国家?朝廷只是让军队多建了几个晒盐场,就将原本的盐业冲击的体无完肤。如此血淋淋教训,足以让很多野心勃勃的人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当满朝文武逐渐醒悟之后,一则谣言便悄然兴起,那就是策划如此拐弯抹角还缺德带冒烟的圈套,并且设计让大家伙上当的始作俑者,便是准备离京出差的姜田!其实这次姜田真的是冤枉的,至少也是部分被冤枉了。他只是制造了一堆机器,然后让银币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速度流向国,最多也就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真正的黑手就是张韬本人。有着上辈子开国时智斗上海黑心资本家的历史见识,有着失败的计划经济经验,在金融改革方面张韬比姜田要成熟且狠辣许多,尤其是在封建朝廷基本不受所谓的舆论控制之下,只要他愿意,复制一下公私合营制度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被姜田提醒并开窍的他决定不再重复这条老路,只要重工业和食品生产攥在手中,不怕那些资本家能翻天,让你们攥着土地少上几年税又如何,反正靠种地你们是甭想发家致富了,再加上北方吸纳了一定的佃户流失,就连劳资纠纷都不用担心发生了。除非地主们有把握自己一个人种植几千亩的农田,否则只能尽量挽留那些准备迁移的农民,这回进一步加剧种植成本,减少他们的收入。但如果你力经商开厂,则土地要优先卖给国家,且定价权也在朝廷手里。

“这套制度看着有点眼熟!”姜田毫不掩饰自己的震惊“好像就是某个时代咱老家干过的事情。”

张韬摇摇头“还是有区别的,就因为你不配合,否则朕早就开始土改了!”

皇帝陛下的策略就像是个中国在各时代改革的大杂烩,去除了一些妥协的东西,加入了一些跨时代的政策,至于这么干是否真的有用,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姜田一直都有种这么做会拔苗助长的感觉,但是张韬心意已决,而且他们还设计了一个防止江南士绅反弹的保险,所以姜田就没拦着他。可是当这些政策逐一宣布之后,大江南北还是激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对意见。首先就是以后各类读书人都不再有特权,哪怕你会背上几本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没人觉得你就高人一等。这简直就是将那些文人的脸面撕下来当众扔进垃圾堆。紧接着便宣布一切特权取消,别说是见官不跪、不当差不纳粮了,就是以前给的廪米都没了。你说读书人要是没有了好处,那谁还读书?就在这个时候,姜田的私塾开张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明年的科考命题也公布了,接着就是新的税法开始实施,还有就是宣布移民到北方可以享受科举加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知道皇帝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盘和天下读书人作对的棋局,关键是目前皇帝占据着上风。

想当初姜田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张韬打消了土改的念头,此时不同于清末,民间对于科学的认识还基本没有,对于改良社会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除非一开始你就是靠群众运动起家,否则就连自己阵营的人都不会支持打土豪分田地。历史上也正是因为雍正对税收、火耗等制度进行改良,才让地主阶级变本加厉的剥削佃户,否则在摊丁入亩的政策下,他们无法聚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