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八章(4 / 6)

帝国重器 周硕 7401 字 2020-06-17

可别瞧不起冉厂长,她是老计算机厂子弟里第一个出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美国那个什么斯顿大学的教授,听说还要留她念博士,是她非要回来的,可惜了啊!”

罗西听的有点发晕,好奇问道“是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

“对对!”

章明杰露出笑脸“就是这个普林斯顿大学,听说在美国是个很不错的学校吧?”

“世界排名前五的名校……”

罗西咂咂嘴。

苦笑“有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你们还找我来讲什么啊?”

“那不一样,罗工是新科公司的人嘛。”

章明杰笑笑,没有就这个问题多说。

但罗西还是听出点意思,这是给了新科公司面子了。

倒也不是说罗西自觉就比普林斯顿的学生差了,而是觉得冉妮既然是美国回来的,掌握的知识肯定比国内的新。

从公论出发。

今天的工作她也是能做的。

显然,今天的科普安排给自己,并不只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这让罗西的自尊有些受伤。

“罗工也别多想。”

罗西的脸上是藏不住事的,章明杰当即就了“咱们国内要上计算机辅助项目,肯定也是要采购国内的设备。小冉呢。虽然是国外回来的,但一个她上任时间短,厂子里的事情还没捋顺。二一个,她对国内技术和情况也不了解,这方面还是比不了罗工的。”

章明杰这么说,罗西心里就好受多了。

他又想到吕秘书让他问的问题,于是接着问道“怎么我是冉厂长。很多单位的领导都很年轻?”

“这个么――”

章明杰想了想,摇头笑道“和罗工说说也没关系,今年以来,绣城为了促成一批项目落地,对国企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

要说如今的绣城领导班子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一个快要退二线没什么权力的老书记,一个年轻而且有抱负的市长,这就保证了上层领导局面的和谐。

而工业局内部从推进“劳动派遣”

和“盘活资产存量”

制度之后,也让企业甩掉了包袱纯洁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

在这样的基础下,绣城市长王以纯和章明杰适时决定推进之前一直在准备的国企合并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促成国企内部的竞争,搞优胜劣汰。

从工厂的运营状态,到推进标准化,到胡文海争取的七十亿配套项目落地,这一系列“市场”

运动,最终让绣城工业口的企业不得不主动求变。

毕竟在工业局内部,企业互相并购和让成绩优秀的企业迅速壮大几乎没有成本――只要把冥顽不化陈腐朽败的企业资源划给表xiàn更好的企业就行了。

最后那些竞争失败的企业领导或者只留一层皮,或者连皮都没剩下,给个留守处任其自生自灭去了。

说白了,胡文海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后世中国搞国企的思路什么是国企?

搞的好的才是国企,搞的不好国企身份也不是免死金牌。

只不过搞不好的企业不是一卖了之,而是把资源重新注入到搞的好的企业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大托拉斯”

了。

这么搞来搞去,最后出人意料脱颖而出的企业领导人,竟然普遍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而活到最后的企业,也不都是开始就是大规模的国企。

很有一部分,就是原来的小企业“吞并”

了大企业。

当然,绣城搞的这个过程还是很隐蔽的。

n人事调整造成的事实。

也就是把竞争失败的大企业领导层调走,然后把获胜的企业领导层调过来,再把小企业“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