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斜线战术(下)(2 / 3)

杀到了……

于是,在白棋变换队形最混乱的时候,同时遭遇了黑棋右翼和正面的夹击……

结果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自始自终紧盯着沙盘的小昭不由得白了脸色。

如果这些不是白棋,而是自己的教众呢?

她虽只粗通兵事,但幼时跟着父亲孙元化,对西洋火枪也有一定的认识,自然看得出梁铮的推演并不是胡来一气,甚至可以说,他的推演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鲍坛主曾经说过,教主东来在即,大伙儿马上就要准备在永宁举事,占据县城迎接教主……

可梁铮的团练,却是为了保卫永宁而建!

如今色诱拉拢梁铮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将来不知道哪一天圣教就得和他对上,那么届碰到这个斜线战术的,就是她们自己了!

想到这里,小昭顿时如坠冰窟,全身上下一阵阵地发冷,而盯着梁铮的剪瞳更是溢满了恐惧!

“战场之上,胜负往往依靠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意思。”梁铮倒没留意到小昭眼神里细微的变化,连续几个晚上的通宵,他也实在是太累了。

所以他只是把自己陷进椅子里,揉了揉因为熬夜而有些发疼的太阳穴,一边闭着眼睛继续说

“咱们家的团练装备的全是燧发火枪,要发扬火枪的威力,横队队形是必须的。但采取横形阵,威力固然大大提高,但是也存在分散使用兵力的弊病。所以如何在保持横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这就是线列步兵的艺术。”

说着,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肩头,示意小昭给自己捏捏。

“这种阵型虽然看似简单,但也正因为他简单,所以能够瞬间变化的方式很多。”梁铮懒洋洋地说着,一边享受着当少女的手指按上自己因为长时间保持着固定姿势而酸得发痛的肩头那种温柔的触感,“别看虽然沙盘上黑子不多,但如果稍稍改变一下布局,面对敌人缩回一翼,并增强准备进攻的另一翼。利用后者的兵力,尽量对白子的一翼进行侧翼攻击,再多的白子也顶不住。现实也是如此,采用这个办法,哪怕十万人的大军,也可能在正面交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三万人击溃。”

当然,事实上这种阵型并不是梁铮发明的,而是底比斯统帅埃帕米农达发明,又被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拓展了,这位著名的军事天才凭借着这个战术在索尔战役及罗斯巴赫会战中取得辉煌成果,令得此阵式名扬天下。

当然,腓特烈的“斜线战术”还算不上无懈可击……

为了使这种战法取得成功,必须以高山或是林地之类隐蔽的途径,掩盖作战企图,然后依靠突然袭击实现战术意图,否则,敌人就有时间去增援受威胁的一翼,整个作战行动就可能归于失败。

那么如果在一览无遗的平原作战呢?

而梁铮的这个阵型,则是在腓特烈大帝引以为傲的“斜线战术”上做了一些细节的修改——依靠阵型内部快速的部队调动迅速增强右翼,但在前排却依然保持表面阵型不变。而一旦调动完成,则依靠气势和速度实现右翼的快速打击——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斜线战术在平原作战中的缺点,使它可以适应全地形。

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个修改版“斜线战术”能否成功,还依赖于整个部队的运作,包括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向右翼集中兵力却不会打乱阵型,左翼如何有意识地延后脚步以便吸引对方的注意,延后多少,如何维持阵线的稳定……这都需要队伍之间紧密地配合——也就是需要训练。

自己的部队,能做到吗?

梁铮没能再想下去……

因为在少女恰到好处的魔指仙境中,过度的疲惫终于使他彻底陷入了睡眠。

所以他也没有看到,小昭一双剪水的秋瞳,正以一种难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