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线列步兵(2 / 3)

感、认同感,让他们觉得这个团队高于生命,他们才会自发地去维护团队,去听从指挥。”

他娓娓而谈,声音虽然不大,却是字字珠玑。

因为事实上这就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最大区别。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想让普通的士兵为了一家一姓卖命,即便统治者再怎么普及“君权神授”,再怎么“焚书坑儒”,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缺乏心理上的认同感。

所以才会每逢天灾,一个处理不当就有人造反。毕竟天下是你家的,你当不好家,我干嘛不反?而现代民主制度则不同,一个政党有问题,大不了换个政党,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当然的武装起义也是有的,但那毕竟是少数。

所以封建王朝想要维持士兵们的战斗力,一般是靠军饷,靠督战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几十倍于满清的军队,更有着比清兵先进的武器,一旦发不出军饷,就瞬间崩溃的原因。

不过梁铮当然不会现在跟大家提什么民主政治——这不现实,他的目的只要建立起一个类似“湘军”的组织。

“湘军”能够经的起恶战,往往少数人打败太平军几万、十几万大军,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团队凝聚力。

他们的团队凝聚力是靠同乡、同屯这样的结构支撑的,梁铮也是——他召的几乎都是永宁乡农,但他要做的,却远不止这些。

他要锻造的,不只是“湘军”,而是在大明教练出一支足以媲美“英国红衫军”的,真正的近代化军队!

“而我设计这个军服的道理就在于此。”梁铮指着图鉴道,“我用锦帛为料,是因为历来只有达官显贵才能着锦帛。可我们的士兵是什么人?是最贫苦的乡农,根本穿不起这些,你让最贫苦的乡农穿上锦帛,这就是一种……嗯,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参加咱们的团练,就是高人一等。”

在古代,尤其是阶级制度森严的明朝,只有皇室宗族、达官贵人能够身着锦帛,地位的黎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因而古代的平民百姓又被称为“布衣”,你穿错了衣服那是要被官府打板子的。

虽然到了崇祯年间,这个制度已经执行得远不如过去那么严格,但在平民百姓的意识里,穿帛着锦仍然是“大人们”的特权。

梁铮“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就自然会以能够成为团里的一份子为荣,因为这个团里他们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高贵了。那么会为了能够留在这种高贵团练中而自发地、努力地去适应我们的规则。”

当然,梁铮敢这么做也主要是因为武大烈。

有这么一个只要不是上纲上线,什么事都可以包庇自己的“世叔”撑腰,他才这么有恃无恐。

这也是其他的团练所不敢做的。

“我懂了,”徐虎一拍脑门,“少爷的意思,就是让那些泥腿子觉得参军是长脸的事,让他们以身为咱们的团练士伍为荣,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咱们卖命。这的确比什么重金犒赏、严刑峻法要有效些。”

“这话说的有些意思了,但还不全对。”梁铮凝神静思了一回,补充道,“青石坳的那一晚,我曾经告诉过大家,现如今我还是这个话——我们这个队伍,是荣誉至上,纪律至上。你们都是我爹手里使过的老人,我自然放心;可是新募来的那些乡农会怎样,他们虽然能吃苦,但我要的并不仅仅是这样,我要的他们不但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甚至是马刀砍到头顶了都还能从容不迫地装弹射击,所以他们能不能做到,这可就难说了。”

“唔。”

“前些天我到县衙的时候,武世叔还拉着我说了好些话,交代我要居官勤谨,”梁铮道,“我想,这虽是场面话,但也未必没有道理。”

他说着,一边往有些冻着的手上呵了口气“我想过了,既然办